“掏鳥16只判10年半”勿以惡小而為之(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掏鳥16只判10年半”勿以惡小而為之(2)

掏鳥被判10年半為何令人詫異?

《刑法》第341條第1款規(guī)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根據(jù)相關細則,此案的量刑要根據(jù)動物的保護級別。殺害1級保護動物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殺害2級保護動物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大學生小閆獵取的燕隼屬于國家2級保護動物,那么,根據(jù)大學生小閆的犯罪情節(jié),對其的量刑應在5年以上10年以下,為何達到了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量刑起點?唯一的可能是在16只小鳥的數(shù)量上。因為,對于加重處罰事由,相關細則中有“相應數(shù)量標準”的依據(jù)。

這就是說,這個判例是“從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雖說于法有據(jù),但是毫不留情的。人們之所以對此案的判決感到吃驚,就是因為在有著較大裁量空間的司法實踐中,為何一起人對動物的“傷害事件”,會如此沒有酌情的余地?

這倒不是人類的自大,而是在人對人產(chǎn)生傷害的刑事案件中,法律卻表現(xiàn)出較大的寬容。就在同天的新聞中,安徽壽縣一女子晨跑遭劫財劫色,罪犯因強奸、搶劫兩罪并罰,才被判了6年。其中,獲得如此輕判的原因是,“案發(fā)后,許某家人賠償被害人汪某經(jīng)濟損失5.3萬元,取得被害人諒解。”如此嚴重的刑事案件,竟然通過經(jīng)濟賠償獲得被害人“諒解”,那么,大學生小閆是不是只能怪這窩小鳥的老鳥不會開口說話,否則,不用5.3萬元的賠償,給老鳥養(yǎng)老送終都沒有問題。

法律一直存在“酌情”一說,那么,法律應該在什么情況下“有情”,在什么情況下“無情”?而法律的意義,除了懲治罪犯,也是在給社會普法。作為普通公民,都應該有法律意識,但未必都精通法律,只能在一個個具體的判例中,體會法律的威懾力。那么,相關的判例如果經(jīng)常給出讓人意外的結果,不能讓公眾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難免造成“司法不公”的錯覺。就大學生小閆掏鳥一案來說,盡管在情節(jié)上已經(jīng)滿足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定罪要件,但在行為細節(jié)上沒有反映出主觀故意,不然,他也不會將鳥的照片上傳到朋友圈和QQ群;在手段上也沒有將小鳥殘害致死的惡劣情節(jié)。為何一定要“頂格”處置呢?

其實,這個判例的“嚴”,反襯出有些判例的“寬”。而人們對這種“嚴”和“寬”的看法,也只是有著某種思維定勢的。不說其他,就諸如此類出乎人們意料的不同判決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法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由此折損法律的威懾力。

責任編輯:佘小莉校對: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