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個稅改革是縮小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一環(huán),在整個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戰(zhàn)略背景下,應該首先走好這一步。個人所得稅通行世界已有200多年,盡管各國個稅制度不同,但都日益趨向人性化,充分考慮到了納稅人的家庭負擔。
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稅收與民生密不可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消費的主要單位,家庭整體收入水平將直接決定家庭成員生活水準。構建和諧社會,就應該讓所有的社會成員公平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兩次個稅起征點調(diào)整,都有人提出類似建議。盡管這些建議沒有被采納,但是引起了公眾熱議,得到了社會廣泛支持。對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個人所得稅或將按照家庭為主體進行征收,無疑是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社會里,收入分配的直接道德原則是,“按照個人和他擁有的工具所生產(chǎn)的東西進行分配”。
個稅改革再出發(fā),既需要專家的“精英大腦”,又需要平民的“草根智慧”,雙方的意愿互通、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才能形成最大的社會共識。個稅改革貴在提升“個稅品質(zhì)”。個稅品質(zhì)主要集中于,讓個稅承擔起“劫富濟貧”與“藏富于民”的雙重功能。有不少國家的個稅是富人扛大頭。如新加坡,占人口總數(shù)20%的富人就貢獻了全國93%的個人所得稅。而我們一定程度上是“工薪稅”。改變個稅的“命運”,優(yōu)化個稅的品質(zhì),個稅改革必須在“薪征程”上開足馬力。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