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角度看“廳官放棄公車享車補”
省級黨政機關“一把手”積極參與車改是件好事,但從湖北省本次100余家省級黨政機關的車改情況來看,僅有20家單位的“一把手”主動放棄公車,參與車改拿車補,享受每月1690元的補貼,為何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一把手”享受車補,個中原因,值得深思。
公車對于“一把手”的廳官來說,就是“權力”的象征,是他們的臉面。再說,這些“一把手”廳官也不缺錢花,所以,絕大多數(shù)“一把手”廳官,死活也不愿放棄公車。試想,堂堂的一個廳官,平時自己開著“私家車”,或租著車子出去辦事,過去的那種威風沒有了,那心理上肯定有極大的不適應。這次湖北車改,絕大多數(shù)“一把手”廳官不愿意放棄公車,就說明許多官員的官本位思想還沒有改變。
而那不足20%的“一把手”廳官為何接受車改,表面上看,他們有思想觀念轉變的因素,但更多的也許有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從那些參與車改拿車補的20個部門來看,這些機關部門絕大多數(shù)與外界接觸比較少,工作性質(zhì)也比較特殊。如:省征兵辦、省文史館、省臺聯(lián)、省社會主義學院、省紅安干部學院和7家民主黨派湖北省委等。這些機關平時用車也比較少。對于這些部門的“一把手”來說,一個月也用不了一二次車。就算難得用車,租個車用不了幾個錢,車補肯定會有積余。再說,單位里反正還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公車,用用也不會引起很大的注意。這樣,那些領導既拿了高補貼又坐公車,所以保留公車還不如拿車補劃算。
由此可以看出,車改關鍵是要改變觀念,而且也應該細化,不能不論單位,不論公務忙閑等搞“一刀切”,這樣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不公,不能讓常年坐在辦公室的官員為“隱形漲工資”而沾沾自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