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察不僅要“俯”,即俯下身子,深入火熱生活,感知百姓的甘苦冷暖;還要注重“察”,即對斑駁陸離的現實生活明察秋毫,辨別和處理基調與雜色、亮點與瘡疤、高雅與庸俗等問題
文學的重要功能是幫助人們突破自身的局限,在更加深廣的程度上感知生活的豐富多彩,認識生活的真諦,這決定文學作品在給人審美愉悅的同時,必須擔負起“寓教于樂”“文以載道”的責任
仰觀的高境界是站在人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突破描寫對象具體、表面、普通的意義,使作品在有限的感性具象中熔鑄并彰顯出動人的生活哲理和情感體驗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東晉大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蘭亭序》中的這一名句,描述的是當時文人雅集,流觴賦詩的歡愉情景,卻涉及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俯察”和“仰觀”的規(guī)律。
作為社會的一員,作家與其他人一樣,每天都過著一去不復返的日子。作為一種特殊職業(yè)者,作家又與其他人不一樣,他于每天過日子的同時,還在作品中把自己或別人所過的日子重新再過一遍。作品中的日子與現實日子不同,它可以讓時間停留或飛逝、讓日子倒退或快進、讓年邁者返回青春活力、讓年輕者經歷垂暮死亡。可是,不管作品中的日子如何演化嬗變,總是對現實生活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一如孫大圣縱有七十二般變化也難以跳出如來佛的手掌。作家盡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設置緊張離奇的情節(jié)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只有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描寫,才能成為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文學作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