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歷史名人留下足跡的城堡
自路德維希·德·史賓格的長子路易一世于1131年被德國國王蘇普林堡的洛塔爾晉升為圖林根伯爵后直到1440年,瓦爾特堡都是圖林根伯爵的駐地。匈牙利公主伊麗莎白1211年4歲時就來到瓦爾特堡,1220年14歲時與圖林根伯爵路易四世成婚,在此居住至1228年(她的丈夫于1227年去世)。此后,伊麗莎白伯爵夫人成為教會慈善醫(yī)院的創(chuàng)建人和護士,散盡家財幫助貧民。1231年,年僅24歲的伊麗莎白香消玉殞,1235年被教廷封圣。據(jù)記載,在她身上曾發(fā)生129項神跡,在伊麗莎白公爵夫人去世后4年的1235年,天主教教皇為她封圣。伊麗莎白夫人在中世紀對社會保障的實踐和對底層民眾的善舉,至今仍然影響著德國社會。
無論是建筑材料還是建筑規(guī)?;虺潜鹊脑O施,瓦爾特堡都是首屈一指的
瓦爾特堡的聲譽在外還由于歐洲宗教改革的先驅者馬丁-路德。1520年,路德發(fā)表了關于宗教改革的三大論著《致德意志貴族公開書》、《教會的巴比倫之囚》和《論基督徒的自由》,向教皇及羅馬教會公開宣戰(zhàn)。同年,路德關于福音的神學觀大體上告成,這是一套全新的教理,與公教的教義相悖。這三篇論著促進了宗教改革運動,之后路德焚毀教皇通諭、教會法典和論敵的著作,教皇利奧十世宣布革除路德的教籍,雙方正式?jīng)Q裂。1520年6月15日,教皇利奧十世頒布諭令,斥責路德所寫的4篇論文,并命令焚毀這些著作。1521年,教皇宣布判處路德以絕罰。隨后神圣羅馬帝國議會也通過《沃爾姆斯法令》,宣布路德為不法分子,取締他的著作。支持路德的諸侯制造他被劫持的假象,將他藏在愛森納赫附近的瓦特堡的城堡中達10個月之久。在此期間路德邀約一些支持者,如梅蘭希頓等人,著手將拉丁文的《新約·圣經(jīng)》譯成德文。此舉使得過去不懂拉丁文的社會中下層可以直接了解《圣經(jīng)》,從而打破了上層教士對《圣經(jīng)》的解釋壟斷權。德文《新約》當時被廣泛印刷,發(fā)行達幾十萬冊,成了最受歡迎的書籍。
瓦爾特堡與周圍的森林完美地融為一體
愛森納赫的瓦爾特堡城堡還因它的文化和音樂氛圍聞名于世,是瓦格納歌劇中場景的一部分,很多音樂唱片至今都還在這里灌制,導游也很專業(yè)?,F(xiàn)在,很多頂級音樂家(吟游詩人)之家的比賽都在這坐宏偉壯觀的大廳舉行。曾經(jīng)還有大文豪歌德在當時也是瓦爾特堡的???,后來城堡的部份修復還是按照當時歌德的繪畫而進行的。
一座“理想城堡”
瓦爾特堡不僅因為歷史名人在這里留下的足跡,讓后人緬懷,更因它是中世紀古城堡建筑而著稱。在中世紀,尤其是19世紀羅馬時代,這個城堡不斷地得到更新,以其中世紀羅馬建筑風格傲視歐洲。
瓦爾特堡與周圍的森林完美地融為一體,從許多方面來看,它都是一座“理想城堡”。當人們沿著陡峭的山路拾階而上,攀上山頂,跨過山澗木橋,穿過拱形城門,就進入別有洞天的城堡前院。在這里已沒有了遠眺古堡時的巍峨,更像踏入了一個古老的莊園:高塔,城墻,水池,長廊,木結構的老屋顯得城堡越發(fā)古色古香。穿過中門,進入后院,就是城堡的主體建筑和兩座中世紀高塔。攀上塔頂,圖林根森林風光盡收眼底。在主體建筑內,羅馬風格的拱頂房間、小教堂、供吟詩唱歌的大廳,再配以雕刻華麗的石柱、回廊,更讓后人驚嘆古人的建筑技藝和智慧。在城堡的宏偉大廳中,留有中世紀晚期吟游詩人的許多佳作。
瓦爾特堡這座千年古堡,記錄著德意志民族的歷史,講述著古老的故事,讓游人忘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