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zhàn)對國際法治與文明的貢獻 (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國抗戰(zhàn)對國際法治與文明的貢獻 (2)

二、恢復正義:從紐倫堡審判到遠東軍事法庭

二戰(zhàn)臨近結束,如何處置在法西斯戰(zhàn)爭中犯有罪行的“軸心國”軍政人員,國際社會進行了熱烈的爭論。在許多國家主張以牙還牙,甚至主張活埋、虐殺的情況下,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特·杰克遜堅持必須舉行一次公開、公平、公正的審判,他尖銳地指出:如果你們認為在戰(zhàn)勝者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可以任意處死一個人的話,那么,法庭和審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人們將對法律喪失信仰和尊重,因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讓人服罪。這位雄辯的法官最終勝利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也隨之誕生。中國實際上支持了這種觀念,《波茨坦公告》第10條規(guī)定,對于戰(zhàn)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

1945年10月18日,國際軍事法庭第一次審判在柏林舉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國紐倫堡城,經過216次開庭,于1946年10月1日結束。在這場審判中的被告共計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國內閣在內的6個組織也被調查和判決,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個則無罪。

1946年1月19日,遠東最高盟國統(tǒng)帥部根據(jù)同盟國授權,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zhàn)犯(又稱東京審判)。根據(jù)該憲章,由中國、蘇聯(lián)、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印度、加拿大、新西蘭、菲律賓和澳大利亞11國代表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于1946年4月-1948年11月對日本主要戰(zhàn)犯進行了東京審判。審判于1946年5月3日開始進行,1948年11月12日結束,歷時兩年半。這次審判共開庭818次,出庭證人達419名,書面證人779名,受理證據(jù)在4300件以上,判決書長達1212頁。雖然審判活動受到美國的非法干預,許多日本戰(zhàn)犯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東京審判的判決書仍然對日本帝國主義策劃、準備和發(fā)動對中國和亞洲、太平洋戰(zhàn)爭的罪行進行了揭露,并宣判25名被告有罪。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舉行了對在押日本戰(zhàn)犯的沈陽審判和太原審判。

東京審判從法律上再次宣布和確認日本發(fā)動的對華戰(zhàn)爭的侵略戰(zhàn)爭和法西斯戰(zhàn)爭的性質。1951年9月8日,日本在與美國等48個國家簽訂的媾和條約第11條明確承認:“日本接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與其他在日本境內或境外之盟國戰(zhàn)罪法庭之判決。”通過審判而不是以暴制暴,是人類恢復正義的一次重要努力,也是正義的進步。

責任編輯:董潔校對:蔡暢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