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7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中國人民將與世界人民一起隆重舉行盛大紀念活動。
紀念勝利,意義何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9年周年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警示未來,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肩負起歷史重任,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fā)有為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的莊嚴聲明,也是中國人民對待歷史的科學態(tài)度和偉大胸懷。
70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發(fā)表《終戰(zhàn)詔書》,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里艦上簽字,正式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9月9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向盟軍中國戰(zhàn)區(qū)投降;10月25日,侵略殖民臺灣50年的日本在臺北向中國政府代表投降。日本遞交給同盟國和中國的都是白紙黑字的“降書”,“戰(zhàn)敗投降”的概念很清晰。
按照《關于戰(zhàn)爭保護平民的日內瓦公約》規(guī)定,對二戰(zhàn)期間殘殺世界人民并戰(zhàn)敗的法西斯國家提出戰(zhàn)爭索賠是勝利者應獲得的果實之一,也是受害國家和人民的合法行為和權利。戰(zhàn)后,居住在以色列、德國等地的納粹受害者,先后有440萬人向德國政府提出索賠。然而,受日本侵略者屠殺之慘重在世界史上空前的中國人民卻沒有這樣做。
我們的輿論一直是這樣正面引導的:按照國際公法,我國政府理應向日本國提出戰(zhàn)爭索賠,以紓民憤。但我們卻以德報怨,放棄了戰(zhàn)爭賠償要求。因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
1972年9月中日簽署《中日聯(lián)合聲明》,其中第五條鄭重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zhàn)爭賠償要求。盡管中國政府的這項承諾,僅僅指的是政府索賠,而并不包括、也不影響中國民間和個人對日索賠權利。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多位領導人對此多次闡明立場。這是區(qū)分對待戰(zhàn)勝國的戰(zhàn)爭賠償和對待戰(zhàn)勝國國民受害賠償的一個國際慣例。但即便是這樣,也足以表明我們謀求中日友好是出于極大的真誠,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甲午戰(zhàn)爭之時,中國戰(zhàn)敗,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索賠,除戰(zhàn)敗的損失不計外,僅賠款一項,連本帶利就索去2.3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清朝國庫3年的財政收入。靠這筆錢日本發(fā)展了重工業(yè)、軍火工業(yè)和教育事業(yè)。而抗日戰(zhàn)爭,日本無條件投降,從“9.18”事變開始我東北三千萬同胞慘遭蹂躪14年之久,8年抗戰(zhàn)中國死傷軍民達3500多萬人計算,這樣去索賠款額,無疑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夠他們賠上幾十年的??墒俏覀儏s不咎以往,沒有索賠一毛錢,足見中國為了中日友好的意愿至真至誠、世之罕見。當然,我們也寄希望因此而能喚起日本國人的良知,從而在中國人民、亞洲人民、世界人民面前作出認真而深刻的徹底反省。
70年過去了,被索賠國也好,未被索賠國也好,他們是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來反省的呢?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不關注。
德國政府從1952年9月10日開始向受害者支付賠償金,到2013年5月30日,已賠償約770多億歐元,平均每年11多億歐元。預計到21世紀30年代,德國將支付戰(zhàn)爭賠償額達到1200億馬克。按照我們過去的推想,如此一來,德國與受害國和人民之間的“友好”會受影響。然而,我們低估了日耳曼民族的反省精神。
幾十年來,德國人民一直這樣教育自己的青少年:是德國發(fā)動了那場給歐洲人民帶來災難的戰(zhàn)爭。戰(zhàn)后,聯(lián)邦德國第一任總理阿登納在德國議會上鄭重表態(tài):“納粹的罪行是以德國人的名義犯下的,對此我們有義務進行道德和物質的賠償”;1995年,德國總理科爾說:“凡是德國人,只要站在以色列大屠殺紀念碑或者圣彼得堡公墓前,他就不能說這與他無關”;即是到了2013年,德國總理默克爾仍然念念不忘:“我們對納粹犯下的罪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尤其對種族大屠殺必須承擔一份永久的責任。”……正因為有這種深刻的民族反省作基礎,許多歐洲人對70年來深刻反省自己的德國人表示了理解和尊重。
與此大相徑庭,我們對日本人的覺悟卻高估了——他們拒不承擔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對世界、亞洲特別是東亞人民造成極其嚴重傷害的歷史責任。在認識二戰(zhàn)歷史問題上幾十年徘徊不前,主張徹底反省侵略歷史并承擔戰(zhàn)爭罪責的力量始終在日本處于少數地位,而否定侵略戰(zhàn)爭性質的軍國主義則長期陰魂不散:他們把侵略亞洲各國的戰(zhàn)爭叫作“解放”亞洲的戰(zhàn)爭,把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叫作“終戰(zhàn)”,把屠殺各國人民的劊子手譽為“英靈”。每年8月15日這一天,總有一些日本政要參拜供奉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靈位的靖國神社;他們建造的“戰(zhàn)爭博物館”和“長崎原爆紀念館”刪去了大部分的日軍暴行的資料,一個侵華士兵的日記——《東史郎日記》,一些“慰安婦”的血淚控訴;一些中國平民的民間索賠,盡管鐵證如山,卻被日本法院判為敗訴;其首相安倍公然在美國演講時稱慰安婦受害者是“人身買賣”;對青少年實施歷史教育的80多種教科書中,刻意回避或篡改戰(zhàn)爭責任,凡涉及軍國主義暴行的內容,都使用了被動語言,就連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在其右翼分子嘴里也成了中國人揑造的謊言。更有甚者,他們的地方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為二戰(zhàn)時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肆宣傳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他們的眾議院,不顧世界和平發(fā)展大勢所趨,不顧日本國內人民的一片抗議聲,于今年7月16日公然通過了新安保法案,公開篡改二戰(zhàn)勝利成果……
這就是日本政府對待“中日友好”的態(tài)度!這就是他們給予善良的以德報怨的中國人民的回報!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一個人回避過去、否認過去、拒不認錯,意味著會重蹈覆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否認歷史、拒不承擔過去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歷史責任,會是怎樣的結果?意欲何為?世界人民、亞洲人民有理由發(fā)出這樣的質疑,中國人民更有理由發(fā)出這樣的質問。
“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事實。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地捍衛(wèi)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這段講話,充分闡明和代表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對待歷史的鄭重態(tài)度和堅強意志。
我們沒有權利管別國的事情,眼下我們也沒有能力逼著屠殺過我們的人低頭認罪、徹底反省歷史問題,但我們決不可在種種障眼法下,放松了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度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本性就是擴張和侵略,如果任其蔓延瘋長,一旦時機成熟,具備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的“能力”,他們就會跳起來“吃人”,就會以“解放”的名義再次“進入”亞洲各國乃至世界。這是不以愛好和平的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這一點,受日本軍國主義戮害最深最烈的中國人民包括其他亞洲國家,絕不可掉以輕心。最起碼應當保持一種對“狼”的戒備心理,做好防備“狼”、打“狼”的準備。這其實是一種歷史的清醒。
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決不會去侵略別人。但不去侵略別人,決不意味著可以不防備別人的侵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干的事情很多,但首要并且必須做的就是要強化國家記憶和民族記憶,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長自己的記性,立自己的志氣,積極肩負起歷史責任,更加奮發(fā)有為、自強不息,更加努力地建設我們的偉大國家,鞏固我們的國防,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唯有我們自身強大了,狂妄兇惡的侵略者才不敢覬覦,不敢染指,不敢造次,才能讓和平的太陽永久照耀中華大地,并為人類和平作出積極貢獻。這恰是我們今天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要義之所在。
(作者系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理事,軍旅作家、教授)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自2013年3月1日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