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中科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157名初步候選人
記者8月1日從中科院獲悉,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jīng)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
中科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15年將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此次公布的157名初步候選人中,數(shù)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4歲,年齡最小的43歲。
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進行院士增選。院士遴選渠道較過去“收緊”,僅院士推薦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兩種渠道,減少了非學術因素干擾;“謝絕”處級以上官員,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增加了“終選”機制,今年的新當選院士將由具有投票權的全體院士投票產(chǎn)生,將考察候選人在更廣學術范圍內(nèi)的認可度。
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此前發(fā)出關于重申院士增選工作紀律的通知,要求廣大院士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以及行政干預增選工作,不接受請托說情和各種名目的送禮,不參加可能影響院士增選公正性的各種會議和活動,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泄露評審、選舉過程中對候選人的討論、評價、投訴及調(diào)查處理意見、選舉結果等。
按照慣例,最終增選院士名單將在今年年底公布。
院士增選應徹底去行政化去除行政和利益等因素干擾
減少非學術因素干擾,是院士制度改革、恢復院士學術味道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的院士增選一直遭遇社會質(zhì)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院士增選受行政化和利益化因素的影響,存在院士出官、官出院士的現(xiàn)象。院士榮譽受到嚴重影響。謝絕“處級”以上官員參選無疑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院士評審就全面擺脫了行政和利益因素的干擾。在具體評審過程中,院士評審必須堅持學術原則,不然院士變“院仕”的問題還將存在。新規(guī)謝絕了處級以上官員參選,這主要針對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干部處級以上領導,并不涉及事業(yè)單位中有一定行政級別(或享受行政級別待遇)的領導,如高校校長、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和科研院所的領導。而從過去多年院士遴選的結果看,當選者有80%在高校、科研機構有行政頭銜,其中相當比例為高校“校座”,這是被公眾吐槽的重要“槽點”。
其實,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院長、所長、實驗室主任等,本來就應該是學術色彩很濃的崗位,不應該有所謂的行政級別。有這些頭銜者如果學術貢獻突出,當選院士也無可厚非??墒牵谖覈?,目前高校和科研機構是有行政級別的,如此一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機構負責人當選院士,都難除行政化質(zhì)疑,因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整體上看存在行政化的問題。
這就需要在推進院士制度改革的同時,推進事業(yè)單位,包括高校、科研機構、醫(yī)院的去行政化改革,取消高校、科研機構、醫(yī)院的行政級別,探索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和現(xiàn)代科研制度。在大學辦學和科研管理中,減少行政因素的干擾,尤其是避免行政通吃。針對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以往院士推薦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跑要”問題,新規(guī)限制了推薦渠道,但如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行政化問題不解決,推薦渠道的限制只是形式上調(diào)整,由院士提名推薦和由學術團體推薦,都可能依然受行政因素影響,只是把以前的行業(yè)、部門提名轉(zhuǎn)交給學術機構而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