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次敬禮】
用回憶錄
緬懷逝去的戰(zhàn)友
1946年,孫新民遇到了同為八路軍的張芳,兩人共結(jié)連理,育有兩女一兒。孫新民的兒子孫大海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小時候只知道父親是一名八路軍,曾因戰(zhàn)負傷,二等乙級殘廢,雖不知道在戰(zhàn)爭年代父親經(jīng)歷過什么,但心中已經(jīng)為此感到光榮。直到父親離休后開始撰寫回憶錄,他才了解到父親那些年九死一生的經(jīng)歷。
據(jù)孫大海介紹,父親撰寫回憶錄時經(jīng)常忙到半夜,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終于達成所愿。“這本書的面世,可以說是我對逝去戰(zhàn)友和革命烈士的一個交代,也是對廣大老同志的一個交代,同時也是對黨、國家、社會、家庭的一個交代,了卻了我多年的愿望。”老人在回憶錄后記中寫下這樣的話。
“覺得我父親這輩子挺不容易,陳新莊戰(zhàn)斗,46個人對抗上千敵人,幾個經(jīng)歷過長征的老紅軍都犧牲了,而且特別壯烈,他給我講這段時我挺受感動的。他們這一代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有堅定的信念,不屈服,真的讓人敬佩,很值得我們學習。”老人的女兒孫海英這樣評價父親,“我父親非常嚴格要求自己,做事特別認真,他還是老共產(chǎn)黨員,對黨忠誠,從來沒向組織要求過什么,生活很樸素,這都對我有很大影響。”孫大海和孫海英都曾參加鐵道兵,孫大海投身北京地鐵一號線的建設(shè),孫海英加入衛(wèi)生隊。“我們倆當初這么做,多少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孫海英說。
2004年7月16日,孫新民回到闊別60余年的戰(zhàn)地微山湖區(qū),參加“微山湖抗日游擊大隊紀念碑”揭碑儀式大會,2006年5月19日,孫新民重返陳新莊,參加“陳新莊抗日烈士紀念碑”落成儀式大會。而這些,都是這么多年來孫新民懷著對犧牲戰(zhàn)友的崇高敬意,積極幫助、支持江蘇豐縣、山東微山縣修建的。孫大海說,父親為了這兩處紀念碑,打了多少電話寫了多少信,真的難以統(tǒng)計,如今每逢紀念日,父親都會打電話給那邊的同志,請他們代自己獻上一束花。
第70次敬禮
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歷史太過久遠,故事漸被遺忘。但是這樣一個敬禮,一個耄耋老兵的敬禮,足以把時光拽回70年前。
70年前打贏的那場戰(zhàn)爭不僅空前殘酷,更將中華民族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解脫出來。這些老兵沒打算做英雄,舉槍,只求不做亡國奴。他們是軍中小卒,土里塵埃,恰是這“塵埃”鑄就的血肉長城,用八年血戰(zhàn),為華夏守住了尊嚴,讓正義笑到了最后。
時光荏苒70年,老兵的敬禮從不曾褪色。你是否能從這敬禮中,看到被歷史裹挾的命運,被國仇家恨侵染的滄桑,以及對平靜生活的渴望。這一刻,請允許我們用文字和鏡頭向老兵敬禮,只為今天腳下這安詳?shù)耐恋?,只為你我手中這平淡的幸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