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軍校畢業(yè)從醫(yī)以來,趙紅艷始終堅守醫(yī)者仁心諾言。2003年抗擊“非典”戰(zhàn)斗中,她主動請纓、奮戰(zhàn)一線,不幸感染病毒導致全身6處關節(jié)壞死、多個器官衰竭、下肢癱瘓。12年來,她身殘志堅,承擔的胃腸動力檢查項目成為醫(yī)院特色項目,每天接診患者160人左右,診治患者30余萬人;結合臨床實際探索總結出“醫(yī)術+藝術”診療法,用感染“非典”致殘的心路歷程教育引導患者,有效緩解了患者焦慮情緒;定期到地方敬老院義診,為貧困患者墊支醫(yī)藥費近5萬元,為地方群眾義務巡診200余次,被譽為“警營張海迪”和“最美輪椅女軍醫(yī)”。
崇義友善好青年
鐵臂托舉墜樓女大學生
邢曉斌
海軍某雷達旅雷達站副站長,2008年9月入伍,中共黨員,榮立二等功1次。
2014年9月,邢曉斌在執(zhí)行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新生軍訓任務期間,突遇一名女大學生從5米多高的樓上墜落, 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疾步上前,用雙臂和肩膀奮力托舉,成功救下墜樓女生。
邢曉斌在軍校學習期間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捐助活動,品學兼優(yōu),連續(xù)4年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到部隊任職后,得知連隊有一位結對幫扶的老紅軍,年事已高、膝下無子,他主動請纓接過照顧老人的“接力棒”,每逢周末幫助老人打掃屋子、收拾衛(wèi)生,對老人噓寒問暖,給予經濟照顧。老人周邊的鄰居說:“老人家真幸福,雖然自己沒孩子,卻有一個兵兒子。”
把雷鋒精神廣播到祖國大地
畢萬昌
沈陽軍區(qū)某工兵團汽車連班長,2009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全軍紅旗車駕駛員標兵,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作為現任雷鋒班班長,畢萬昌始終不忘組織囑托、社會期待,在接力傳承中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把學雷鋒、做好事作為孜孜不倦的追求,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2014年,退伍老兵盧紅軍意外身亡,他積極募捐1.9萬元送到家中,并為兩個孩子找到資助對象;為支持團甘肅省委在全省貧困村建立100所愛心書屋的號召,他發(fā)起“愛心字典進校園”活動,在甘肅建起愛心書屋—雷鋒愛心書屋,并募捐到1萬多本《新華字典》。這些年,他共募集捐款40多萬元,緩解30多個貧困家庭燃眉之急。
習主席在接見“雷鋒團”官兵代表時,勉勵他們當好雷鋒精神種子,把雷鋒精神弘揚好。畢萬昌牢記囑托,付諸行動。他在雷鋒班修鞋機、理發(fā)箱、節(jié)約箱“老三件寶”的基礎上,增添了微博、數字化禮包、善淘箱“新三件寶”。目前“雷鋒微博”單帖瀏覽量最高達35萬人次,善淘箱募捐衣物5000余件,數字化大禮包直接受眾達3700余人。
孝老愛親好青年
軍功章里有她的一半
丁赟
總后某輸油管線團二營八連班長邱宏濤的妻子,1982年11月出生,大專文化。2013年被總后青藏兵站部評為“感動雪線年度人物”,2015年1月其家庭被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評為“情系國防好家庭”。
丁赟原為浙江湖州市中石油有限公司會計,2006年年初與邱宏濤結婚后,主動放棄沿海城市的舒適生活和國企員工的優(yōu)厚待遇,甘愿到丈夫老家陜西省南鄭縣當一名農村媳婦。
丁赟喜歡這樣一句話:婚姻就是拿自己的一生來回答對方,而軍嫂對婚姻的答案就是責任、奉獻和堅守。結婚9年多來,她只身挑起持家、養(yǎng)老、撫幼的重擔。去過唐古拉的丁赟知道,高原軍人真的很苦。但她更懂得,作為高原軍人的妻子,應該義不容辭地打理好家庭、照顧好老人、撫養(yǎng)好孩子,給軍人丈夫以最大的支持!來到丈夫的故鄉(xiāng)木坪村后,盡管她這個山里媳婦當得磕磕絆絆—上山割草打柴,手上身上經常刺出很多血口子;用柴火灶做飯,經常生不著火弄得滿身灰滿臉淚;耕地播種插秧,別人一兩個小時的活兒她得用一天,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婆、患病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兒子,但也漸漸適應了大山里的生活,得到了公婆和全村人的認可。懷孕期間,她依然拖著笨重的身體下地干活、洗衣做飯、照顧一家老小。由于低血壓,她經常頭暈,有時會因為重心不穩(wěn)而跌倒休克。就這樣,她用柔弱的雙肩獨自挑起了家庭重擔,為丈夫安心服役鑄就了踏實可靠的堅強后盾。
邱宏濤常說,自己的軍功章有一半是妻子的。在丁赟的默默支持下,邱宏濤榮獲全軍士官優(yōu)秀人才獎一等獎,被表彰為總后優(yōu)等技術標兵,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2015年3月,丁赟參加全軍“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主題團日活動匯報展示,受到軍委、總部和團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贊揚。
(依次為:盛德華 廖其煒 董正宏 張海浪 趙紅艷 邢曉斌 畢萬昌 丁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