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增90萬“缺陷嬰兒”,這個“苦果”誰來咽?
——代表委員問診“缺陷嬰兒”出生率過高問題
我國每年新增“缺陷嬰兒”90萬,這個沉重的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沉重的家庭、社會負擔!
“缺陷嬰兒”出生率過高,對一個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人口素質勢必形成負面影響。全國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通過加大財政支持,普及技術診斷,阻斷“缺陷嬰兒”出生。
重度“缺陷嬰兒”撫養(yǎng)平均需109萬元
一個“缺陷嬰兒”對家庭和社會意味著什么?“重度‘缺陷嬰兒’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撫養(yǎng)、醫(yī)療費用高達109萬元。”全國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副院長雷冬竹說,“缺陷嬰兒”通常體弱多病,死亡率非常高,即便長大,對社會和家庭也是沉重的負擔。
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前發(fā)生的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遺傳代謝性疾病、功能異常如盲、聾和智力障礙等。
“平均花費109萬元!”湖南省衛(wèi)生廳委托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嚴重出生缺陷患兒中除30%經(jīng)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生活質量外,約30%出生后死亡,約40%將成為終生殘疾。
2012年9月,當時的衛(wèi)生部公布《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總發(fā)生率約為5.6%,以全國年出生數(shù)1600萬計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其中出生時臨床明顯可見的出生缺陷約25萬例。
“這意味著每年全國有幾十萬家庭、近百萬人口卷入到與病殘長期相伴的人生痛苦中。”雷冬竹代表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