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律、他律與法律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北京:自律、他律與法律

摘要:我們似應(yīng)說“性惡論”下的自首制度是更符合人性或更人情化的設(shè)計,至于其是否能夠“自”新,倒不必像古來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那樣太看重。

大法家韓非有一句話:治國“不恃人之為己善也”,而在于“其不敢為非”。 “為己善”當(dāng)然是自力,“不敢為非”當(dāng)然是他力在起作用。所以法家是徹頭徹尾的他力(可稱為“他律”)主義。儒家基本上是自力(可稱為“自律”)主義,對后世的影響較大。后來的文化基本上反映了自力主義的傾向。

比如,成語群中,反映一個人靠自力為善的有:悔過自新、改過自新、懺悔自新、翻然悔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改邪歸正、棄惡從善、改過不嫌遲,這是整個意識形態(tài)的期冀,是主流;反映某些人自力不足而不能為善的有:屢教不改、怙惡不悛、毫不悔改、賊性難改,這是特例,屬于非主流;而掌權(quán)者對有過惡者的寬宏、但有把握其能夠靠自力自新(不排除其不處罰就是一種他力)的有:既往不咎、犯而不校、不念舊惡。

在制度設(shè)計上,占主流的思想是“自新”。以自新為考慮基點從而影響了法律改廢的,是漢初的緹縈。她在給文帝的上書中說:“妾傷夫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屬,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文帝詔書贊成這種觀點,曰:“今刑者,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或欲改行為善,其道無由。”為此下了廢肉刑詔書。漢緹縈與文帝廢肉刑——刑罰手段給人提供自新之道。其實,自新思想更支撐了古代法律的許多具體制度,其要者一為自首,二為赦宥。

自首問題的理論基礎(chǔ),是中國人的特別的過錯或罪過觀念,與西方人不同。 《左傳·宣公二年》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后來的法典也遵循了這一邏輯。《唐律疏議·名例》犯罪未發(fā)自首條疏:“過而不改,斯成過矣。今能改過,來首其罪,皆合得原。”只是對“其事已彰,雖欲自新”,方“不得成首”。又,盜詐取人財物首露條:盜詐取人財物“而能悔過,于財主首露,與經(jīng)官司首同”。此外,“余贓應(yīng)坐之屬,悔過還主者”,也“聽減本罪三等坐之”。從“雖欲自新,不得成首”這句話看,自首就是自新,或者至少可以說自首是自新的起點;從“今能改過,來首其罪”,“而能悔過”,“悔過還主者”等看,“改過”、“悔過”是自新的內(nèi)容。中國這一文化精神,不斷地體現(xiàn)在法律上,就是講自新——從惡返善?!对湔隆肪硭陌诵滩渴度∈艹鍪左w例》云:“令自首者,緣(原)其罪,蓋念人之犯法,或能追悔。茍不開以自新之途,恐有意於遷善者,無從改過,故設(shè)為此科,以誘掖之。”中心是企求罪過的反省。

順著這個思想邏輯,形成了以“罪以功除” 為核心的成語群,即強調(diào)“將功贖罪”、“將功折罪”,中國人在自己的思想中又楔入了功罪可以相抵的意識。這一方面固然有功利或事功的考慮,更重要的則是對自新價值的先在前提肯認的結(jié)果。其根源在于這樣一個價值判斷:“改過”即是“善”。而“善”又是一個道德判斷。一旦進入道德判斷,事情也就無不可了。因而,價值觀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自新也是支持赦宥制度的經(jīng)常的、主要的理由。西漢成帝建始元年二月,詔曰:“乃者天災(zāi)降于祖廟,有星孛于東井,其大赦天下,咸得自新。” 西晉泰始四年,詔:今“律令既就,頒之天下,將以簡法務(wù)本,惠育海內(nèi),宜寬有罪,使得自新,其大赦天下。” 后周明帝三年夏,詔:“比屢有糾發(fā)官司赦前事。此雖意在疾惡,但先王制肆眚之道,令天下自新。若又推問,自新何由哉?如此之徒,有司勿為推究。” 是自新為赦免的目標(biāo)。

但反對赦免的理由,也是以能否自新改過為轉(zhuǎn)移。《通典·刑法七赦宥》載:貞觀二年七月,唐太宗對侍臣曰:“我有天下以來,不甚放赦。數(shù)赦則愚人常冀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過,當(dāng)須慎赦。”這自然形成了一個怪圈。希冀自新與是否真正能夠改過自新,構(gòu)成了一對矛盾。

一般認為,自新只能基于性善論。因為自新承認自力主義,強調(diào)自我反省,與性惡論不同。對人的自我反省能力的肯認,是積極的、健康的。人還是人,人是主體。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文精神蘊涵著對人——主體自我的肯認。但性惡論對自首制度也有貢獻。法家理論指導(dǎo)下,秦律也有“自出”、“自告”制度。這是基于不自首會比自首得到嚴(yán)厲懲罰的利害計算,而建立起來的鼓勵自首的體制設(shè)計,靠“先自告,除其罪”而利誘之。從另一角度看,我們似應(yīng)說“性惡論”下的自首制度是更符合人性或更人情化的設(shè)計,至于其是否能夠“自”新,倒不必像古來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那樣太看重。

(作者為沈陽師范大學(xué)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

責(zé)任編輯:蔡暢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biāo)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