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統(tǒng)一安排,目前,各級組織部門正在對干部人事檔案分級、分批展開系統(tǒng)專項審核,各級別公務員和參公管理人員檔案均將納入審核范圍,直接向干部人事檔案造假亂象“亮劍”。
記者采訪發(fā)現,在檔案中修改年齡、增刪履歷,將背景材料整體“洗白”,成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潛規(guī)則”。在中紀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兩輪巡視整改情況中,巡視涉及的20個省份中15個省份的整改通報提及整治干部檔案造假,其中河北處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
“洗檔案”科級變處級,年齡最多改小10歲
河北省委通報稱,對涉及年齡、學歷、黨員身份造假的11名干部,其出生年月、學歷、黨員身份不予承認,并相應作出誡勉談話、黨內警告、行政記過、免職等處分。青海省委通報,對中組部干部監(jiān)督局督查的4件涉嫌檔案造假的案件全部查核完畢,對相關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對相關管理人員給予了紀律處分。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通報稱,對涉嫌檔案造假騙官的1名處級干部進行立案調查。據知情人士說,廣西通報的這名涉嫌造假干部是從外省調入的。之前,這名干部僅為副科級,通過年齡、履歷造假“洗檔案”后,一躍成為正處級干部調到廣西任職。
干部檔案是記載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業(yè)務能力、工作表現、工作實績等內容的文件材料,是歷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記者在多地采訪了解到,檔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中幾乎成“公開的秘密”。
2013年4月任太原市質量檢驗協(xié)會秘書長的王紅英,自1991年來3次涂改出生日期,從實際的1976年3月14日最后改為1978年12月15日;轟動一時的河北石家莊“騙官書記”王亞麗,檔案中除性別是真的外,姓名、年齡、履歷均是假的,其檔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近年來,各地干部檔案造假現象屢被曝光,被群眾調侃為“年齡越填越小、工齡越填越早、學歷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
湖南省一位基層干部表示,檔案造假在當地并不鮮見,只要將公安戶籍和人事檔案部門疏通好,涂改年齡等信息并非難事。有的干部甚至能將檔案涂改“年輕10歲”。
有基層干部說,當前,組織部門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在年齡、學歷、工作經歷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確和具體的要求,有些條件不夠的干部為了“占位子”“爭帽子”,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處的風險,卻依然將“洗檔案”當成火線上位的“臨門一腳”。
年齡、履歷乃至身份常遭“整容”
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涂改、偽造檔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明確把“不準涂改干部檔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齡、工齡、黨齡、學歷、經歷等方面弄虛作假”,列為“十不準”之一。
盡管各類法規(guī)很詳盡,但在“權”與“利”面前,依舊有人想方設法找漏洞、走捷徑。
——改“三齡”:年齡、工齡和黨齡。2014年被中組部通報的山西運城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副主任黃梅芳,其父經人介紹,進入稷山縣委組織部干部檔案管理室,將黃梅芳出生日期從1972年4月涂改為1975年4月,并撤換了其入團申請書,“一改年輕三歲”。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執(zhí)行研究員劉山鷹說,形形色色的檔案造假中,修改年齡、工齡和黨齡最為常見。干部選拔任用、領導退居二線都有具體年齡限制,很多干部為爭取提拔、延長任期,往往不擇手段將改小年齡,以至于出現部分干部的履歷推算結果顯示,讀初中時就已參加工作計算工齡等怪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