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為官之德,要利為民所謀。“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人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首詩道出了清代山東濰縣縣令鄭板橋時刻牽掛民眾之疾苦、夜聽竹聲牽動利民之心。做官就是從政,在其位,謀其政,干政事、做正經(jīng)事。“人而不勤,萬事俱廢。”自古勤政者,大都以勤苦自勵,念念于民事。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牢記黨的宗旨,一事當前,先為黨和人民利益打算,心中要裝著人民、裝著百姓,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為人民多作奉獻視為人生的真諦、快樂的升華、幸福的源泉。要把自己的忠誠、智慧、辛勞全部奉獻給黨的事業(yè),做到勤業(yè)、敬業(yè)、精業(yè)、守業(y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時刻關心群眾安危冷暖。要把能發(fā)展、會發(fā)展、又好又快發(fā)展作為為官的最大的光榮,把停滯不前和自甘落后作為最大的恥辱,大興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風,多謀、善謀,多行、善行,不擺花架、不圖虛名,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多做群眾所想、所需、所盼的民心工程、德政之舉,造福一方百姓,促一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常修為官之德,要以身為范,為政清廉。“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兒孫超過我,又留錢干什么。”這句話看似平凡,卻包含著很深的人生哲理。一個孔繁森,一個王寶森,兩個都是黨的領導干部,兩個都是出身貧寒,然而同樣的成長經(jīng)歷,卻是不一樣的發(fā)展結局:孔繁森為了人民交給的重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最終被譽為人民的好干部、好兒子;王寶森位高權重,從接受吃吃喝喝、小恩小惠開始,發(fā)展到大肆收受賄賂,墮入“萬劫不復”的犯罪深淵不能自拔,最終落得家毀人亡、臭名遠揚??v觀王寶森之人生軌跡,就是貪欲之心在作恿。作為領導干部,面對誘惑和考驗每天都有,陷阱和圈套隨處都在,關鍵是要恪守“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訓,常思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堅決做到在權力面前不忘形、名權面前不失態(tài)、錢財面前不花眼、酒桌面前不貪杯、紀律面前不違規(guī),做到自重、自省、自律,管住小節(jié)、擋住誘惑,慎初、慎微、慎權,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要管好自己的交際圈,慎重交友,擇廉交友,對朋友之言聽之有鑒,對朋友之托思之而行,對朋友之事處之有章,對朋友之才秉公而用,切不可為關系所累,為人情所困,為金錢所左右,放棄原則,違規(guī)犯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