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沙爾利周刊》遭遇恐怖襲擊后,整個歐洲對恐怖主義襲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tài),很多國家決定強化反恐措施,如加大通信監(jiān)控、嚴查護照等。
(圖片說明:1月20日,在法國巴黎圣母院外,執(zhí)行反恐預警方案“警惕海盜計劃”的法軍士兵持槍警戒。)
但歐洲國家的反恐任重而道遠。英國軍情六處前局長約翰·索沃斯近日對英國《金融時報》說,針對歐洲本土的暴力襲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挫敗,而且發(fā)生幾率更大。還有一些歐洲人士擔憂,打擊措施可以消滅恐怖分子,但恐怖主義思想無形的傳播卻難以阻攔。
為何越反越恐
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xiàn)了越反越恐、恐怖主義愈加猖獗的局面?恐怖分子和恐怖組織自身的極端性質(zhì)自不待言,我們難以寄望已被極端思想洗腦的恐怖分子迷途知返。
正如中國古語所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西方世界是時候?qū)υ斐僧斍叭蚩植乐髁x難以遏制局面的自身原因進行深刻反省了。
導致恐怖主義威脅越發(fā)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強烈的傲慢和排他性,缺乏對其他宗教和文化應有的尊重。
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一些伊斯蘭國家進行的軍事打擊、經(jīng)濟制裁,推動的政權(quán)更迭,以及美國在巴以沖突中的偏袒政策等,引起伊斯蘭世界的強烈反感。西方干涉造成的混亂局面助長了極端勢力。從某種意義上看,“伊斯蘭國”崛起就是敘利亞沖突的產(chǎn)物。毫不夸張地說,近幾十年來極端主義勢力不斷壯大,以至成為令整個世界不安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新干涉主義結(jié)出的惡果。
(圖片說明:1月31日,在敘土邊境重鎮(zhèn)艾因阿拉伯,到處是戰(zhàn)爭留下的廢墟。)
在西方社會和普通民眾中,對伊斯蘭教信仰缺乏尊重乃至排斥的意識比較普遍。美國士兵焚燒《古蘭經(jīng)》、西方媒體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等事件時有發(fā)生等就是佐證。德國《世界報》1月8日援引貝塔斯曼基金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認為伊斯蘭教是“威脅”的德國人比例,從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57%。這一現(xiàn)象讓人擔憂。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