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九屆八次全會通過的《戰(zhàn)略綱要》提出了建設“人文城市”的新要求,這是我省城市建設理念的重大創(chuàng)新,也是科學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的點睛之筆。當前我省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新市民涌入城市,城市規(guī)模正在快速擴張,怎樣理清和打牢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提升城市建設的文化藝術品位,把全省城市建設成為生態(tài)宜居、和諧美麗、文化厚重、開放鮮活、催人奮進,具有中國氣派、中原特色和地方風格的現(xiàn)代人文城市,讓廣大城市成為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麗河南的主要載體,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課題。
長期以來,我們對什么是城市理解比較簡單,認為城市就是軍事中心、政治中心、商業(yè)中心、交通中心、工業(yè)中心等等,特別是進入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歷史階段以來,許多地方基本上完全以是否有利于經濟增長作為判斷標準和價值選擇來思考和謀劃城市建設問題,這種“經濟城市”理念指導城市的發(fā)展和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問題不大,甚至還會感到成效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問題就越來越暴露出來,城市過度擁擠、功能紊亂、交通堵塞、空氣污染,人們在城市生活緊張、焦慮、冷漠、無助,城市缺少文化,品位不高,沒有特色,千城一面,“城市病”越來越嚴重。這些表面上看是今天城市建設管理層面的問題,深層次上是我們對“什么是城市”的思想理論認識不足的問題。
其實,由于片面的以“經濟城市”單一理念主導城市建設導致“城市病”的現(xiàn)象不獨在我國出現(xiàn),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也都出現(xiàn)過“物質上的最高成就和人文社會的最壞狀況”的城市化陷阱。正因為如此,上世紀九十年代聯(lián)合國成立“城市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組織力量系統(tǒng)研究人類的城市問題,通過了指導世界城市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人居議程》,這個文件對什么是城市下了一個定義,“城市是地球上人類集中居住的區(qū)域”,也就是說,城市是“人居中心”。這是一個城市以人為本的定義,是把市民放在城市化和城市建設中心地位的定義,判斷城市和一切城市建設活動好與不好的根本標準就是是否適宜“人居”,評選美好城市的根本標準就是“宜居”。城市建設要一切為了人,一切為了讓人們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城市是“人居中心”學說的形成,是世界城市科學基礎理論的奠基。而城市市民的美好生活,既有就業(yè)、收入、居住等物質條件的滿足,有教育等各種社會公共服務的配套,有精神文化心靈的寄托和宜人環(huán)境的相伴,還有社會交往、親情、友誼和尊嚴的實現(xiàn),實際上就是要實現(xiàn)從“經濟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轉型和跨越。
建設“人文城市”,對我省是一個大課題、新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們黨執(zhí)政后首次召開的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城鎮(zhèn)化要以人為核心”。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人文城市建設的基本理論,提高全社會關于城市建設的思想理論水平,把人的生存和價值置于城市概念的核心,形成人文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在城市快速擴大規(guī)模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全新的人文城市發(fā)展路子,用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品位支撐文明河南、美麗河南建設。
切實增強全社會人文城市建設意識
城市作為人居中心,應當擁有社會化、市場化、知識化、藝術化的文化,擁有體現(xiàn)科學、理性、進步、開放和自由、民主、競爭、向上精神的文化,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個性文化。城市文化應當是可持續(xù)的文化。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狀態(tài),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xiàn),決定了城市品位和城市發(fā)展?jié)摿Γ鞘形幕浅鞘械纳?。一個城市的環(huán)境有沒有歷史記憶,有沒有文化個性和特色,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這個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的生命力,決定著城市的資源利用效率、綜合競爭能力和居民生活質量。歐洲有許多中小城市,規(guī)模不大,人口不多,經濟總量也較小,但就是因為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內涵,能夠幾百年保持繁盛而不衰。我們必須把城市文化建設問題突出出來,把人文城市建設作為科學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城市政府和全社會關于人文城市建設的思想意識。我國著名城市規(guī)劃設計專家吳良鏞先生指出,“自古太守多詩人,城市領導人首先要有文化、有詩意,擔任城市市長的人應是有詩情畫意之人。”要認真總結過去幾十年我省城市發(fā)展方面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內外高文化品位城市建設的有益經驗,挖掘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和中原建筑文化的豐富寶藏,引進現(xiàn)代城市環(huán)境藝術的先進理念,努力使全省城市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得到顯著提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