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F(xiàn)實情況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立足點和根本依據(jù),決不能超越階段,勉強去做那些在現(xiàn)階段經(jīng)過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情。同時又要注意階段之間的聯(lián)系,在實現(xiàn)今天任務的同時,為明天的發(fā)展準備必要條件,而不是使明天的發(fā)展喪失必要條件。工作要務實,眼光要看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科學預見,才能胸懷遠大目標,才能關照好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才能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三是熟悉國情又了解世界。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制約。我們做工作一定要有開闊的視野。鄧小平說:“眼界要非常開闊,胸襟要非常開闊”,“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F(xiàn)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不熟悉中國國情,會脫離中國實際,固然辦不好中國的事情;不了解世界,會落后于時代潮流,同樣辦不好中國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這個基本國策,必須統(tǒng)籌國內(nèi)國際兩個大局。
(作者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閱讀延伸:
關于辯證法的一些經(jīng)典論述
馬克思:“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zhì)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恩格斯:“這種辯證哲學推翻了一切關于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tài)的觀念。”“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么都不存在。”
斯大林:“一切以條件、地點和時間為轉(zhuǎn)移”。
毛澤東:“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對于他所指揮的全局來說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學外國織帽子的方法,要織中國的帽子。”
鄧小平:“照辯證法辦事。”“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務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觀戰(zhàn)略的眼光分析問題。”
陳云:“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這樣決定的政策,才有基礎。”“人們認識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反復的過程。這里重要的,是找‘反對派’。”(陸琴 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