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是黨對治國理政實踐的新總結,開辟了黨對治國理政認識的新境界,提出了黨對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新要求。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考察和發(fā)表2015年新年賀詞時,強調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問題。“四個全面”的提出是個重大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新的戰(zhàn)略思考、新的戰(zhàn)略要求、新的戰(zhàn)略部署,開辟了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方略、總框架、總抓手、總遵循。認真學習領會和正確認識把握“四個全面”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對我們做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個全面”是黨對治國理政實踐的新總結
“四個全面”的提出有一個歷史過程,“四個全面”的內容有其特定的內涵。如果對“四個全面”提出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條件,或者說歷史淵源作一個簡要回溯、概括、總結和提煉的話,就是黨的十八大精神是總源頭,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是姊妹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從嚴治黨的新常態(tài)。也就是說,“四個全面”是從黨的十八大以后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十八大精神的延伸、豐富和發(fā)展,它繼承了黨的戰(zhàn)略思想和理論,又是對新的實踐的理論總結和概括,當前正在指導著我們進行新的偉大實踐。
堅持“四個全面”,我們需要認清和理解“四個全面”的由來和內涵。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黨的十八大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準確判斷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提出要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zhàn),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其基本內涵是: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提出了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在發(fā)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xù)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因此,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就成為我們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正在進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將來完成時,也就是到2020年要完成的任務、要實現的目標。我們講“四個全面”,十八大精神是總源頭,指的就是這樣一個含義和思想。就是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從哪里來的?是從黨的十八大來的。
第二個“全面”和第三個“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這兩個“全面”是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來的。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是姊妹篇,這兩次全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召開的兩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十八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討論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第四個“全面”,即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總結大會的講話中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所取得的成效,所獲得經驗和體會后,對今后黨的建設在從嚴的角度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對我們探索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guī)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牽引作用。從嚴治黨必須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xù)探索、不斷前進。”“四個全面”的提出既是對黨治國理政歷史經驗和科學理論的繼承,又是對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的新的總結和概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實踐特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