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保持和發(fā)揚馬克思主義的本質(zhì)特點,這就是它的革命精神。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理論的顯著不同之處是,它不拘泥于已有的現(xiàn)成的結論,而是敢于面對一切新鮮的事實和經(jīng)驗,正如馬克思在談到辯證法的本質(zhì)時所說,“它對每一個已經(jīng)生成的形態(tài),都是在運動的流中,從它的暫時經(jīng)過的方面去理解;它不會屈服在任何事物面前,就它的本質(zhì)說,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馬克思《資本論》“第二版的跋”)。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點。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高揚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革命精神。而鄧小平理論恰恰是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它的突出的特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是鄧小平理論最鮮明的特征,也是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受到人民群眾熱烈擁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旗幟鮮明地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在當時,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不僅需要有洞察歷史的卓越智慧,而且需要有無與倫比的政治勇氣。因為所謂破除迷信,實際就是破除對“偶像”的迷信,所謂解放思想,實際就是解放被禁錮的思想。在當時,這是要冒極大政治風險的。但是鄧小平同志以其偉大政治家的氣魄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置個人毀譽于度外,毅然決然地發(fā)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吶喊,使全黨全民為之警醒。他的鮮明的理論風格和政治勇氣,永遠值得全黨同志學習。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僵化,就是不拜倒在任何偶像面前,就是相信一切都在“運動的流中”,相信辯證法的偉大法則,相信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就此而言,鄧小平理論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的,因此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典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