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會址(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編者按
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并轉(zhuǎn)戰(zhàn)貴州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系列重要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并鑄就了遵義會議精神。深入探析“遵義會議精神”,不僅是歷屆省領(lǐng)導及全省黨史學者長期的心愿,也是全國黨史學界的一個重大課題。
2015年1月將迎來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紀念日,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遵義會議精神,在省委的領(lǐng)導下,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自2013年以來高層面地啟動了“遵義會議精神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立項支持。2014年8月30日,課題組組織了預評審會,來自中央文獻研究室等部門的領(lǐng)導和專家對課題研究給予高度評價。
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貴州省委、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將于9月23日在貴陽聯(lián)合舉辦“第二屆全國黨史文化論壇”,將推出的專論壇即為黨史文化與遵義會議。為推進遵義會議精神取得更加廣泛的社會共識,在論壇舉辦前,本報記者就相關(guān)話題采訪了“遵義會議精神研究”首席專家徐靜研究員。
專題訪談
嘉賓:徐靜 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入選者,全國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
記者:蔣英 貴州日報主任編輯
遵義會議精神研究的
新突破
記者:遵義會議精神研究不是一個新課題,為什么現(xiàn)在要重新啟動對它的研究,重啟后的遵義會議精神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果?
嘉賓:“遵義會議精神”研究的確不是一個新課題。上世紀就有文章涉及到這個問題。2002年,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指示,要開展“遵義會議精神研究”,期間先后有省委黨史研究室、省社科規(guī)劃辦、遵義市委等部門進行立項研究。但遺憾的是,該研究平臺一直不高,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目前,在理論界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深處,對遵義會議精神內(nèi)涵的認識還不清晰,甚至有些誤區(qū),對遵義會議精神的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一個政黨、一個民族,要想走得更遠、走得更好,就必須在精神層面對自己的歷史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尤其在今天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的背景下,深入探析、闡釋和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012年下半年,省委分管領(lǐng)導到我室調(diào)研,提出黨史研究室應(yīng)該加強對此的研究提煉。為此,我室于2013年初啟動實施了“遵義會議精神研究”,希望能在2015年遵義會議80周年紀念時推出得到廣泛認可的表述。課題獲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特別委托(重點)項目立項,研究工作得以在國家級平臺上扎實推進。一年來,課題組已完成一個總課題、五個子課題共計80多萬字的初稿。期間,先后推出了若干階段性成果入選全國性的會議和報刊。尤其《遵義會議精神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與遵義會議精神》兩篇文章,分別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期間入選全國性學術(shù)研討,并都因文應(yīng)邀參加中共中央主辦的座談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同時兩篇文章分別發(fā)表于權(quán)威期刊《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12期、2014年8期。
2014年8月30日,課題組舉行預評審會議。中央文獻研究室等部門的領(lǐng)導和專家集中聽取課題匯報后給予高度評價。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立足黨史研究,融入哲學、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等學科視角,把遵義會議精神理解為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史,并將其放置在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視閾中解讀和闡釋,不僅注重遵義會議精神的內(nèi)涵揭示,而且還注重遵義會議精神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闡發(fā),對今天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有很好的啟示。課題對遵義會議精神的提煉視野開闊、思路正確、內(nèi)涵準確,課題成果達到了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的質(zhì)量要求和研究水平。尤其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強調(diào),課題內(nèi)容、材料扎實,觀點正確,框架成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