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頭緒很多,當前要特別著力的是建設法治政府、完善法治經(jīng)濟。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現(xiàn)實生活中,以下現(xiàn)象和行為皆有之:不懂法、不尊法,以身試法、知法犯法;搞變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隨大溜、存僥幸,視法律為兒戲,藐視、踐踏法律。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么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對執(zhí)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政府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例如,有的同志提出,要防止權力過多干預市場、邊界不清——改革限權,確保權力界限清晰分明;防止權力取得無據(jù)、行使無序——依法確權,確保權力授予依法合規(guī);防止權力過度集中——科學配權,確保權力架構相互制衡;防止“暗箱操作”——陽光示權,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防止權力濫用——全程控權,確保權力監(jiān)督及時有效。
必須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nèi)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zhí)法和行政司法銜接機制。堅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zhí)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在這個系統(tǒng)工程中,要完善法治經(jīng)濟、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條條都很重要,必須全面部署,落到實處,以利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總框架內(nèi)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
在經(jīng)濟建設中用法治規(guī)范權力
經(jīng)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jīng)濟進入“新常態(tài)”,從粗放發(fā)展階段轉向科學發(fā)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guī)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決當下社會問題復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從改革方向、問題導向來看,還是從突出問題、人民期待來看,尤其從立法要切實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來看,這個著力點應該是完善法治經(jīng)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