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中更名的城市,其實并不少,難道都“一朝更名天下達”嗎?不妨列舉幾個:徽州改名黃山,大庸改名張家界,南坪改名九寨溝,淮陰改名淮安……而湖北的“荊沙市”,在歷史上更是只看了兩年的日出。很想弱弱地問一聲,這些更名的城市,都實現(xiàn)當初目的了嗎?其實上述城市中,有些因為更名,至今還為人置喙。城市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要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此為主干,余皆枝葉,不應(yīng)該搞“名字決定論”。
城為名之本,名字其實因人而異、因城而異。能不能贏得尊重,城市是根本,名字只是表象。不是說有一個好的名字,就一定會發(fā)展起來;也不是說沒有一個好名字,就不會發(fā)展起來。即便你有一個很動聽的名字,知名度很高,如果失去了精氣神,城市也不能發(fā)展起來,也不會贏得尊敬;反之,即便城市名字不怎么樣,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城市也會發(fā)展起來,一樣會贏得尊敬,城市名字也“與有榮焉”。
更名未必成功,且有許多負面影響。一個城市老在名字上動腦筋,可能是一種本領(lǐng)恐慌。而且,改的是名,花的是錢。據(jù)測算,一個150萬人口的小城市改名,光是重辦身份證就要花掉2000萬元;一個中等城市,改一個名字則要耗費數(shù)億元;大城市,差不多要幾十億元了——實是不堪承受之改。一旦決策失誤,更名失敗,達不到目標,民脂民膏就等于白白打了水漂。
由是觀之,城市更名其實是門“風險活”。需要講的是,城市不是絕對不可以更名,如果名字確實不雅,且有更好名字,更之又何妨;但在更名時,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意。一點個人看法,其實“林州”這個名字很不錯,廣州、杭州、蘇州、揚州,又有哪個差?真沒有更名“紅旗渠”的必要。
林州要不要改叫紅旗渠誰來定
按照這位領(lǐng)導(dǎo)的說法,林州要改名并不代表官方意見,而且只是一個提議,離變成動議還遠。但他也表示,當?shù)毓俜接腥颂徇^這樣的建議,認為改名之后會給當?shù)貛砗锰帯?/p>
有這種想法的地方,不止林州一地。近年來,地方改名蔚然成風,如湖南大庸改成張家界、四川灌縣改名都江堰、云南中甸縣改名香格里拉等,都突出了本地的著名景點,似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還有躍躍欲試的,如河南新鄭有人提議要改成軒轅市,河北石家莊欲改名正定市或西柏坡市,也是這個思路。而云南思茅成功改名普洱市,則打開了地方改名的新思路,有人預(yù)測,今后“茅臺市”“老白干市”也指日可待了。
林州市的“改名宣言”,也毫不掩飾對張家界等地的艷羨,認為這可以打響當?shù)仄放?,給民眾帶來滾滾紅利。但改名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如湖北襄陽,先后換了幾個名字,最后又改回去了,被認為是瞎折騰。何況,地名不是說改就改了的,地圖、標牌、各種證件都要重制,民眾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yīng),這都是需要成本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