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曰:“修身而后齊家,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為本,修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往今來,有才無德的例子不勝枚舉,古有商紂王,隋煬帝楊廣,今有十八大以來落馬的高官,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只知道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索取,而忘了“修身”,貪圖享樂,機關(guān)算盡,其結(jié)果小則亡身,大則亡國。這些有才無德之人,既可恨,又可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同時,由于外來文化的侵襲與沖擊,一些舊的思想體系遭到破壞,而新的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價值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少數(shù)極端分子價值觀念混亂、行為異常不說,甚至有的黨員干部也隨波逐流,工作消極,思想墮落,喪失了立場,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忽視了對主觀世界的改造,給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造成了嚴重損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要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guān)”問題,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統(tǒng)一起來,做到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有了堅定的理想,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jīng)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chǎn)黨員的政治本色。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分析智伯無德而亡時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光的評論道明了“德”的重要性,作為人民公仆的黨員干部,“治國”是天職,但也不能忘了“修身”,在治國理政的同時,也要完善道德,切勿因為失了“德”而成為人民的罪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