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10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經(jīng)過法定程序,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國家將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由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具有立法性質(zhì),國家憲法日便成為了法定的國家憲法日。
從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1954年),到國家憲法日的設立經(jīng)歷了整整60年。這60年間,我國共有過四部憲法,分別是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1982年的現(xiàn)行憲法。而1982年憲法共經(jīng)歷了四次修正,有四個憲法修正案,分別是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憲法修正案。在這60年間,憲法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保駕護航,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統(tǒng)帥地位和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權威。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diào),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強調(diào)要加強憲法實施。但在過去60年的實踐中,憲法卻往往被“束之高閣”,沒有走進百姓的生活。因而,根本法被認為是“根本沒用的法”,憲法被當作了“閑法”。這與我們的憲法思維和憲法意識、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的缺失不無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全社會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從“憲法”一詞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共出現(xiàn)38次之多,可以看出我們黨對憲法的高度重視,對加強憲法實施、維護憲法尊嚴、樹立憲法權威的莊重承諾?!稕Q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和糾正。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
為落實《決定》關于加強憲法實施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部署,通過設立法定的國家憲法日來彰顯憲法的重要地位和權威,這有利于在全社會加強憲法宣傳教育,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捍衛(wèi)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但設立國家憲法日僅僅是憲法入腦入心“萬里長征第一步”,還需要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來加強憲法實施,讓憲法走下“神壇”,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走好這“萬里長征第一步”非常關鍵,不能僅把國家憲法日當作一個紀念日,而要當作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把國家憲法日當作一個普及憲法的契機,強化公民的憲法意識。國家憲法日活動應多姿多彩,更豐富更具體,可考慮組織召開憲法座談會、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和市民參觀與憲法法律有關的場所,如參觀人大機關、法院、檢察院和著名法學院等。還可考慮建立憲法紀念場所,如憲法紀念館、憲法博物館、憲法公園、憲法雕塑園等,拍攝憲法動漫宣傳片和紀錄片,組織經(jīng)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家憲法日公開向憲法宣誓,組織年滿18周歲的公民參加成人儀式,培養(yǎng)青年人的憲法意識。甚至可將國家憲法日所在的十二月份設為法治宣傳月,組織專家學者巡回演講。
憲法將來地位如何,我們拭目以待。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在中國法制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法學博士、求是雜志社編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