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社會】
【事件介紹】
上海3名中小學生捐50萬壓歲錢設(shè)慈善基金引爭議
為幫助貧困同學,上海3名中小學生近日捐出了自己10余年積攢的50萬元壓歲錢,用于設(shè)立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青春之光愛心專項基金”。
3名捐贈學生分別是來自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的魏琮泰、楊行,以及來自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的魏啟泰。10月31日,他們來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同捐出了50萬元壓歲錢。
現(xiàn)年14歲的魏琮泰由此成為上海最年輕的慈善專項基金主任。魏琮泰也是這次捐款最多的人,捐款金額為25萬元。他的弟弟魏啟泰今年正上小學5年級,對慈善捐款沒有太多概念,他說,這全是哥哥的主意,自己聽從哥哥的建議,捐出了壓歲錢。此外,在魏琮泰的游說下,14歲的同班同學楊行也慷慨解囊,捐出了5萬元的壓歲錢。
魏琮泰說,捐錢最初是父母的意思,但自己和弟弟非常贊同。
兩位小兄弟的媽媽、專項基金聯(lián)絡(luò)員之一的陳曉軍透露說,兩個孩子時沒什么開銷。從滿月開始,每年逢年過節(jié)長輩和親戚朋友都會給孩子送壓歲錢,這些錢都由家長代為存了起來,積少成多就有幾十萬元。
兩兄弟的爸爸、專項基金副主任魏寶龍是一位企業(yè)家,他表示,“我們不希望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對人自私,對社會冷漠,而是要保有愛心。”
據(jù)了解,該專項基金將用于資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學生和自閉癥患兒,以及患有視、聽等障礙的特殊兒童。目前,已確認15位特困學生和15位特殊兒童將首批得到資助。
質(zhì)疑: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專家:應呵護孩子的善心
孩子捐錢設(shè)基金一事,也在網(wǎng)上引發(fā)討論,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錢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對此,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方國平表示,善不論大小,行善的人也不應論貧富,任何人都有選擇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的權(quán)利。據(jù)他介紹,近年來,上海工薪階層家庭做慈善的熱情逐年增加。不少家長會選擇在孩子生日或其他重要日子帶孩子一道為一些慈善基金捐款,每次十幾元或百來元,積少成多,善心也從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河。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湯瀟認為,每個人都有向善的愿望,以及不同程度做慈善的能力,而中國的民間慈善、“平民慈善”仍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孩子的善心要給予呵護,應暢通渠道、提供多種形式讓他們實現(xiàn)愿望,并將慈善作為讓孩子了解社會、洞察社會問題、培育公民精神的重要途徑。”
魏寶龍告訴記者,孩子捐贈的事也給自己一些朋友帶來了啟發(fā),來打聽如何設(shè)立家庭慈善基金。“我相信,今后中國的家族基金會越來越多,慈善也終將融入國人的日常生活。”
解讀:
未成年人也能成為專項基金主任
捐出壓歲錢后,“00后”、現(xiàn)年14歲的魏琮泰也由此成為上海最年輕的慈善專項基金主任。
14歲即成為專項基金負責人,是否符合規(guī)定?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方國平表示,國家目前尚無法律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能成為專項基金的主任,專項基金是按照捐贈人意愿設(shè)立的定向使用的基金。尊重捐贈人意愿實行民主管理,共同成立管理委員會,再推選捐贈人擔任管委會主任,而主任的工作包括監(jiān)督專項基金的使用情況,參與研究專項基金如何使用,跟蹤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以及參加專項基金開展的各種活動等。
方國平稱,由未成年人擔任專項基金的情況此前在上海從未有過,他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嘗試,值得鼓勵。
魏寶龍說,考慮到孩子年齡和學習壓力,現(xiàn)階段基金的管理將由家長和孩子共同負責。“但我們要求孩子一定要深入貧困家庭、特殊兒童家庭,讓他們了解社會,嘗試著解決問題,也希望孩子能從一些資助對象身上學到如何在困境中堅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