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14日上午舉行2014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劉云山出席并講話,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實際行動凝聚起法治中國建設的強大力量。
做依法治國的“護法人”,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劉云山指出,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社會服務管理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示范者,領導干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強弱決定其法律素養(yǎng)的高低,法律素養(yǎng)的高低將決定著其依法管理、決策和辦事的能力與水平。在黨群干群問題多元化,矛盾復雜化和社會利益沖突尖銳化的社會大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模式、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社情,將法治理念轉化為現實的工作能力極其重要。可以說,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黨領導方式轉變升級的“關鍵一招”,是依法執(zhí)政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點,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理念決定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積極推進依法行政,關鍵在領導,重點在落實。領導干部在依法治國的改革進程中任重道遠,必須帶頭依法行政,善于依法決策、辦事和管理社會事務,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做依法治國的“護法人”,要有虔誠的法律信仰。劉云山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領導干部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重在付諸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世界知名的比較法學家伯爾曼1971年在波斯頓大學講演時曾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一個國家即使有良法,但如果得不到國民的認同、支持和擁護,仍然不能實現法治。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也即是法律信仰的“自覺”。信仰需要“布道者”,需要“傳教士”,更需要虔誠的“教徒”。塑造法律信仰必須培育社會的守法品格和精神,從而提高價值主體的自覺性。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人民維護法律需要領導干部帶頭。領導干部要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要以上率下,營造“尚法”的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踐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做依法治國的“護法人”,要向“特權”發(fā)起總攻。劉云山強調,要堅持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準確把握權力邊界,按照法律法規(guī)履行職責,按照權力清單行使權力,堅決防止不作為、亂作為。權力本是治國理政的力量之源,可以在“契約論”中找到合理性,但現實中的“權“字前面突兀地出現了一個“特”字,這與依法治國與權力的運行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在當今中國,黨內一些有著一定權力的官員“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在“法治”與“人治”的天平上主觀地加重了后者的砝碼。在一畝三分地上,自立為王,對法律沒有敬畏感,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肆無忌憚地踐踏法律的權威與尊嚴。依法治國要求從嚴治人,治人的核心就在于治權,治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容許“蒼翼”的玷污,不容許“狐貍”的鉆空,更不容許“老虎”的挑釁。無論是誰,不論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只要損害黨和人民利益,都要堅決懲治,決不姑息、決不手軟。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堅決摒棄“特權”觀念,秉承法治精神,培養(yǎng)法治思維,涵養(yǎng)法治信仰,將“法治”二字銘記于心,內修法治素養(yǎng),外施法治之行。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廣大領導干部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要求,主動學法、真心尊法、秉公用法,努力做新時代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型領導干部。
(作者單位:中共花溪區(qū)委組織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