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應理性看待這場“饑餓24小時游戲”(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案例】應理性看待這場“饑餓24小時游戲”(2)

慢性病者不宜體驗饑餓

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微博提示,參與體驗活動的必須是身體健康的成人,有慢性病,如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以及低血糖的人不要參與。參與體驗者當天必須保證充分的飲水,同時不能有劇烈的體育運動或辛苦的腦力勞動。

陳紅濤說,對于健康的人來講,連續(xù)24小時不進食問題不是很大,但此舉畢竟是個挑戰(zhàn),參與者一定要量力而為。

有關專家表示,除了微博中提示的疾病外,患有甲亢、甲減等急性代謝性疾病的人、有急慢性腸胃炎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不適宜參加此類活動。另外,不要在體驗活動前后暴飲暴食,參加活動的時候最好備有糖,以防低血糖產(chǎn)生不適。

體驗者:挨餓前吃了3個大漢堡撐得難受

體驗者陳先生表示,為了迎接挑戰(zhàn),他在參賽前天晚上先去吃了3個大漢堡,“撐得挺難受”,飯后便開始了饑餓體驗。到第二天中午午飯的時候,他開始感覺餓,平時中午會到單位樓下餐館點蓋飯的他只能夠眼巴巴地看著鄰座的同事吃著香噴噴的牛肉飯,“我咽了咽口水,心想忍忍就過去了”。在忍耐的同時,他開始盤算這個周末吃些什么——鍋包肉、九轉大腸、地三鮮、過油肉,“全是帶油的,其實平時不會這么吃的。”臨近下班時,連續(xù)21小時的饑餓讓這個身高體重均為180的小伙子有些撐不住,難以集中精神,并有些頭痛。“經(jīng)歷了饑餓,確實感覺平時不被注意的食物也很美好,珍惜當下,自己少消耗一點,也是給別人一些機會。”陳先生說。

扶貧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趙女士則戴著寫有“饑餓24,一天不吃飯”的紅色口罩過了一天,她的口罩吸引了兩位外國人和一位來基金會捐助的阿姨,他們說自己和家人也要參與這項活動。“‘饑餓24’不過就是兩頓飯不吃,其實這種餓的感覺和真正貧困地區(qū)的人們所體會到的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平常都沒有過吃飽的感覺。”趙女士說。

演藝人員王碧兒提前體驗了“饑餓24”,13日早晨6點多,她喝了一點水和咖啡后,一直堅持到了第二天。她告訴記者,其實大多數(shù)人每天都處于營養(yǎng)過剩的狀態(tài),偶爾餓一天也沒什么不好,“但長期處在貧困,每天經(jīng)歷饑餓的人和我們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他們真的需要關懷。”

公益人士

活動要避免流于形式

繼“地球一小時”、“冰桶挑戰(zhàn)”等活動之后,現(xiàn)在又有一個“饑餓24”,近年來此類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起民眾關注環(huán)保、公益的活動層出不窮,也不斷引發(fā)討論。“饑餓”這種感受對熱衷于節(jié)食、清腸、辟谷的人們來說并不算陌生,“挨餓24小時就能理解到貧困人們的痛苦嗎”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安平公共傳播公益基金聯(lián)合發(fā)起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認為,“饑餓24”以一種漫畫式的語言,以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與大眾交流互動,使原本沉重的話題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體現(xiàn)對糧食和饑餓人群的關注,活動本身沒什么成本,也并沒有引導大家一次性給某一家機構捐很多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我是支持這樣的活動的”。有公益人士表示,“饑餓24”其實很有意義,喚醒更多人的良知,希望更多的人關心貧困人群,但希望這種活動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讓人們體會到世界上還有許多貧困人群需要被關懷。

體驗“饑餓24小時”,好主意

10月15日是世界糧食日,16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確立的首個國家扶貧日。兩個日子前后連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糧食”與“扶貧”之間的緊密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條件之一。如何紀念這兩個民生日子?除了有關部門發(fā)布倡議書,呼吁“從我做起,節(jié)約一粒糧”之外,一場名為“饑餓24小時”的公益活動受到網(wǎng)友的廣泛追捧。

公眾對這樣的活動模式應該不陌生,完全是不久前風靡世界的“冰桶挑戰(zhàn)”的翻版。因為模仿痕跡太過濃重,創(chuàng)造成分實在太少,所以說這項活動還算不上“好創(chuàng)意”。不過,未嘗不是一個“好主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xiàn)了6億多人口的脫貧,去年實現(xiàn)糧食生產(chǎn)“十連增”,早已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這些耀眼成績面前,許多人對于“糧食和貧困”缺乏感同身受的認識,總覺得這些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而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之下,你號召他們重視糧食安全、節(jié)約一粒糧、共同消除貧困,自覺響應者恐怕寥寥無幾。實際上,我國農(nóng)村貧困人口還有很多,如果按世界銀行每天生活費1.25美元的標準,大約有2億多。與此同時,我國每年餐桌上的浪費就約合2000億元,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一邊是貧困人口,一邊是巨大浪費,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xiàn)實,也是兩個日子的指向所在。如何讓更多人正視問題,既需要在講成績的同時突出問題導向,也需要公眾對饑餓和貧困多一些體驗。“饑餓24小時”的意義正在于此,參與者不僅對糧食問題更加關注,同時也能夠理解貧困的痛苦。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