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宇,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后制定過4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4部憲法見證了新中國的歷史變遷,無不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1954年9月2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樹起了新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一座里程碑。
現(xiàn)行的1982年憲法是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總結28年我國政權建設正反兩面的基本經(jīng)驗,特別是十年“文革”的沉痛教訓,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同志主持下起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
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景宇曾擔任彭真同志秘書,親歷了1982年憲法制定過程。
近日,楊景宇就1982年憲法接受了新京報記者采訪。
“文革”期間,憲法、法律不受尊重,國家蒙難人民遭殃
新京報:1978年憲法是“文革”結束后制定的,僅僅實施4年,為什么要重新制定?為什么1982年憲法是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
楊景宇:實踐證明,1954年憲法是一部好憲法。1975年憲法是在“文革”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制定的,它以錯誤理論指導下的錯誤實踐為依據(jù),受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左”的錯誤影響,存在嚴重問題,可以說是1954年憲法的倒退。
1978年憲法雖然恢復了1954年憲法一些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規(guī)定,但當時黨還來不及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對“文革”錯誤進行全面清理,不可能完全擺脫“文革”的影響,是存在嚴重缺陷的,比如:它繼續(xù)肯定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繼續(xù)肯定“文革”,繼續(xù)肯定“文革”中產(chǎn)生“革命委員會”體制,等等。
因此,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0年9月舉行的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接受中共中央建議,決定全面修改1978年憲法,是完全必要的。
新京報:1982年憲法草案提請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前,彭真說這部憲法完全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的,總結了近30年的經(jīng)驗,沒有“文革”寫不出來。為什么這么講?
楊景宇:1954年憲法誕生以來,我們在政權建設方面既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慘痛的教訓。特別是在“文革”,全國人大“休克”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被“凍結”8年半,“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憲法、法律不受尊重,人大制度不受尊重,結果就是國家蒙難、人民遭殃。鄧小平、彭真等老一代革命家對“文革”是有切膚之痛的。有了這切膚之痛,便有了對民主法制重要性更深刻的認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