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聲】
【事件介紹】
下班看父母途中出意外算工傷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發(fā)布,《規(guī)定》細化了工傷認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外出期間”以及“上下班途中”等問題,還對雙重勞動關系、派遣、指派、轉包和掛靠關系等5類特殊的工傷保險責任主體做了明確規(guī)定。
9月1日起新規(guī)施行
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而現(xiàn)實中由于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比較寬泛,在形形色色的工傷類案件中,法院也會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表示,據統(tǒng)計,近年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數(shù)量位居各類行政案件前列。工傷保險行政案件涉及到職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社會穩(wěn)定。相關行政案件審判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解決糾紛的難度日益增大。
為了妥善處理工傷保險行政糾紛,統(tǒng)一司法尺度,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開始就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調研,并在認真總結審判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于昨天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主旨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規(guī)定》共10條,明確了各種用工情況下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用人單位;具體解釋了工傷認定中涉及的“工作原因、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外出期間”以及“上下班途中”等問題;并明確了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工傷的三種處理方式?!兑?guī)定》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追問1
“上下班途中”包括哪些情況?
下班路上買菜受傷算工傷
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上下班途中”發(fā)生意外傷害而申請工傷的情況非常多見,此類案件為媒體和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趙大光告訴記者,司法實踐中,由于在理解和認識上確實不一致,各地法院在處理相同或者是相似案件的過程當中也有裁判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同案不同判”。那么到底什么是“上下班途中”?最高人民法院此次把它作為司法解釋當中的一個重點問題來進行研究,并在《規(guī)定》中給予了具體的說明。
4種應被認定為“上下班途中”情況
1.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
2.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
3.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
4.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