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微信十條”讓網絡環(huán)境更健康(4)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案例】“微信十條”讓網絡環(huán)境更健康(4)

3.實名是否侵犯隱私?

不少用戶擔心,規(guī)定提及的實名制,可能會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微信方面解釋,規(guī)定里提到實行實名制只是指公眾平臺。

據網信辦官員解讀,“后臺實名、前臺自愿”,也就是說,在公眾賬號注冊過程中,后臺要求完全真實身份信息,但前臺可以有個性化的名字,自愿是否使用真實名稱。微信方面表示,實名制標準要求持身份證照片、綁定手機號、綁定銀行卡三項標準符合一種即可,而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其實已經采取了實名制。注冊公眾賬號時,運營者必須提交如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同時上傳本人手持證件的清晰照片。

易信方面則表示,關于實名制的條例是對移動通信工具領域的一次規(guī)范,實行實名制、規(guī)范群組管理、實行綁定手機號碼等方式進行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注冊,不僅不會侵犯個人隱私,而且對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盤點朋友圈轉發(fā)的謠言

1.據成都商報報道,今年3月,都江堰市公安局民警發(fā)現微信朋友圈上流傳一條有關“成都市爆發(fā)H7N9疫情至多人感染”的虛假信息。

2.據膠東在線報道,今年4月12日,一條“今晚18時開始,煙臺全部探頭全部啟動,集中專項整治駕駛、副駕駛不系安全帶……全市交警集中查處酒駕”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瘋狂轉發(fā)。警方稱,這條信息傳播的信息不準確,是謠言。

3.據京華時報報道,今年6月,臨近高考,一則幫白婭倩尋覓遺失高考準考證的緊急通知再次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被廣泛轉載。北京地區(qū)網絡聯手辟謠平臺宣布首個高考預警信息,稱白婭倩丟準考證的信息為虛假信息。

數說

8億

網信辦數據顯示,我國即時通信服務用戶已突破8億。

3000篇

今年4月和5月,微信公眾平臺刪除惡意傳播的文章3000篇,封停賬號400余個。

580萬

目前,微信大概有580萬公共賬號,大多數是政務類、商務類公號,涉及媒體發(fā)布的公號比例應該不超過1%。

網友說法

@笑飲砒霜aa:一些公眾微信到處評說各種不平之處,但往往捕風捉影。但凡批判必有其人,但凡正能量不見其蹤影。是該管管了。

@超重的小虎子11:前幾天轉發(fā)了別人的微信,結果手機中毒,卻無法找到責任人,法律對這方面的規(guī)范是個空白,現在強力支持該規(guī)范出臺。

@虎嗅網:科技、娛樂類公號暫無太大影響,至于心靈雞湯與養(yǎng)生偽科學賬號,將是另一些受益者。

“微信十條”讓誰開始憂慮?

微信,這個功能越來越多,使用越來越便利的“小家伙”,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只能“微微相信”,但這并不妨礙它從誕生之日起就呈爆炸式增長,接近全國網民的總人數,意味著凡是網民基本都在使用微信。微信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呢?原因就在于它的“朋友圈”可以分享親朋好友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共享網絡資訊與精彩美文。除此之外,還可以關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只要有一部智能終端,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一些“聰明人”看到微信背后的商機或者其它可以利用的價值后,微信就失去了最初的純粹。“朋友圈”里的一些“精彩美文”不再精彩,而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一些未經證實的謠言或“捐助信息”借助“朋友的信任”而大量轉發(fā)、泛濫成災;一些看上去很“震撼”的“權威發(fā)布”,不過是一些領取外幣的外國人或中國人在某個見不得人的角落東拼西湊或臆想編造的。與此同時,一些詛咒式的“祝愿文章”或隱藏色情信息的垃圾軟文讓人防不勝防,煩不勝煩,污染著移動網絡空間的空氣,影響著人們的上網心情。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