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很多時候人們對于紅會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質疑,以至于紅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做也不行不做更不行。當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時候,紅會官網發(fā)出募捐倡議,卻收獲了滿屏的“滾”字??墒?,如果紅會不倡議募捐的話,網友們是否又要批評紅會無所作為?
網友們對紅會如此態(tài)度,原因當然無須解釋。但是,紅會畢竟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y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紅會衰敗不要緊,但影響了中國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則事態(tài)嚴重。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對紅會不能總是習慣性質疑,而應該給予寬容性支持才是。更主要的是,經過這幾年的遭遇,紅會對自己處境的認識早已非常深刻,正在想方設法地改變自己在公眾中的負面形象,正在勵精圖治,力圖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尤其不能對紅會求全責備,不能永遠戴著有色眼鏡、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紅會胡亂揮舞大棒。須知,寬容紅會,支持紅會,就是給我們的公益事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負責任的習慣性質疑,只能縛住紅會的手腳,對我國的公益事業(yè)也并無裨益。
總之,紅會要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恢復公信力,除了紅會自己的努力之外,還需要有公眾的寬容、理解、支持和配合。
指責“紅會救災送棉被”切忌矯枉過正
“威馬遜”這場超強臺風不僅給瓊粵桂三省的群眾帶來了災難,也把紅會再次帶入了輿論的漩渦中。因在三伏天給受災群眾送棉被,招來了無數的非議,成功博得頭條。
事發(fā)之后,紅會發(fā)表官方解釋,澄清救災送棉被既是就在慣性動作,又是根據基層災民的需求。面對官方的解釋,公眾似乎并不買賬,一時間網絡上流傳的“紅會,你能在專業(yè)點嗎?”、“紅會送棉被不知救災冷暖”、“紅會送溫暖,寒了誰的心”等等的質疑讓紅會的解釋顯得更加站不穩(wěn)。
紅會作為專業(yè)性的救災組織,應對這樣的大災難,匹配什么樣的物資應該是經驗十足。但也正是這樣的“專業(yè)性”,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難道紅會真的做錯了嗎?
其實,在筆者看來,網友的質疑有些矯枉過正。表面上,在三伏天這樣的高溫前提下,紅會送棉被看似是不合乎情理,但仔細想一想此舉也無可厚非。紅會此次發(fā)放的棉被較薄,臺風過境后,南方天氣比較潮濕,此時的棉被正適合御寒保暖。
每當大災大難發(fā)生后,特別是被臺風過境后,受災的地區(qū)都是一片狼藉。紅會能在第一時間給受災群眾送去物資,讓災民們在大災面前能不挨餓受凍,雖說是責任之內,但沒想到一片愛心卻遭來非議,紅會也實在是“有冤無處伸”。
相比紅會的積極救災,網友們的“用心”指責反倒顯得可笑。大災大難之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向來是傳統(tǒng),災難發(fā)生后,網友們不將心思用在怎樣幫助災民度過這段困難時期,卻將心思用在質疑紅會送棉被的“專業(yè)性”問題上,如此費心究竟為哪般?
三伏天也會有降溫的時候,紅會送棉被并不一定就是網友們質疑的“不合時宜”,反倒是恰逢其時。所以,紅會實在是不應該承受網友們矯枉過正的指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