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就是搞斗爭、搞分裂。
劉志兵:對,你有這種擔心,所以就不敢提出批評來。有一個領(lǐng)導到下面去考察班子的時候就問班子成員說某某同志怎么樣,班子說這個人還行,就是愛提點小意見,不太好相處,一下子影響就很大了。
第二個顧慮,顧慮把開展批評當成一種,不講政治,把這個批評跟服從、跟講政治對立起來。我們黨也強調(diào),要講政治的,強調(diào)一定要服從,但是這種服從不是盲目的服從,是一種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服從。如果發(fā)現(xiàn)周圍的同志或者領(lǐng)導如果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我們應該從黨性原則基礎上指出來,而不能盲目的服從。
給你講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們組織一個公共關(guān)系課,雙方討論一個中外軍隊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優(yōu)缺點比較的時候,這時候正方突然站起來一個學員來質(zhì)問這個反方,說你們講我們軍隊存在問題,你們是不是說我們軍隊一片黑暗,是不是說我們黨的領(lǐng)導出了問題了呢?一個大帽子扣下去,對方鴉雀無聲,所以這種問題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
第三個顧慮,把批評看作斗爭哲學,把批評和整人劃了一個等號。由于在歷史上我們有一些左傾的錯誤,特別是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家一說批評是不是回到文化大革命無情批評打擊的時代,所以現(xiàn)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階段,我不批評了,免得你說我整人。
第四個顧慮,擔心批評可能打擊人的工作積極性,把批評和表揚對立起來。這個實際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大家確實希望要多表揚,心理學上有一個測試,當人受到批評的時候,無論他生理上、心理上都是受變化的,這個用科學儀器能夠測試出來的。比如說在生理上,會發(fā)現(xiàn)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渾身肌肉緊張,在心理上就有一種條件反射,馬上把人持一種排斥的態(tài)度,你要批評我是不是對我形成傷害呢。
主持人:有一種防御性。
劉志兵:這是一種人的本能的反應。正是因為人有這種本能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強調(diào),你一定要正確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不能把它看作是攻擊你,把批評和表揚絕對的割裂開來。
第五個顧慮,擔心影響領(lǐng)導的威信,把幫助領(lǐng)導跟這個問題和樹立領(lǐng)導權(quán)威對立起來。這個問題也需要我們要重視起來,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講自己的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不愿意講自己的走麥城,有的領(lǐng)導說我要出了問題悄悄改正就好了,為什么說出來呢?說出來會不會影響我的威信。這個問題歷史上延安整風時期的時候就有,所以那時候陳云就說了,他說靠上級發(fā)給你一個威信,靠招牌來建立威信,都是靠不住的,威信是建立在正確的軍事智慧和平時工作上面的,進行自我批評,克服了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只會使你的指揮更正確、工作做的更好,因而你的威信就會更高。他的認識是非常到位的。
第六個顧慮,擔心批評會受到打擊報復,把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對立起來了。應該說你批評會不會受到打擊報復呢?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但是分兩個問題看,如果對方這個人確實黨性很強,認識到這個問題,不會對你進行打擊報復。如果這個人黨性不強,對你進行打擊報復,正說明批評對了,對方需要改正,他的黨性有問題,我們一定要幫著他把這個問題改過來。當然要處理好這個問題還要從我們組織角度來看,要解決好對批評者保護的問題,不要讓他因為受到打擊報復而影響到他的批評的積極性。
這是講的這六個顧慮。
主持人:其他那三方面都是哪些?
劉志兵:其他的我們還可以講一下。比如說從文化和價值觀上來講,應該說價值觀他是影響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動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我們說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根本動力在哪里呢?那就是在價值觀。我們共產(chǎn)黨員的價值觀在哪里呢?共產(chǎn)黨員的價值觀就在于,你始終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之上,確立那么一種價值觀,把屁股坐在黨和人民的利益中來,主動的為黨和人民干事,你如果犯了錯誤就很樂意別人提出來,但是你如果把屁股坐偏了,坐到個人利益一邊,別人當給你提出批評的時候,你一定會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來拒絕這么一種別人提出的批評。
在封建社會也存在一個批評,但是為什么封建社會批評開展不起來呢?根本的就是價值觀的原因。我們知道,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國家都是你這個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