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否認他應當從“70碼”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中汲取教訓,但是這只是道義上的訴求。況且,再次車禍并不能證明他就是明知故犯,沒有理由掄起道德大棒。簡而言之,“70碼”并不是再次車禍的原罪。公正對待胡斌再次車禍,只能把車禍當成個案來看待,什么行為對應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僅此而已。然而,他的再次車禍,輿論極力與“70碼”事件聯(lián)系起來,更多是對法律公正的擔憂。諸如他因此次車禍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公眾便質疑他的減刑和再度考取駕照是否合法,其實超越了個案的意義,拷問的是司法公正的命題。
毫無疑問,這沿襲了“70碼”事件中,權力與財富干擾司法公正的思維邏輯。雖然,這些并不能成為胡斌減刑與考取駕照不合法的證據(jù),卻并不妨礙形成權力與財富博取不同法律地位的現(xiàn)實判斷。這些與當下被廣泛詬病的“文件求情”、“花錢減刑”之類的司法問題,理出一轍。
所以,關注“70碼”事件主角的再次車禍,考驗的不是主角本人,而是關聯(lián)的權力部門與司法機關。之于個案,有關減刑與重新獲取駕照的情況應當有一個公正的解釋,同時個案的定性亦需要立足于公正的立場給予必要的回應,不能總是語焉不詳,一帶而過。而之于社會公平正義,亦應讀懂“70碼”剪不斷、理還亂裹結不清的民意基礎,惹禍的“70碼”,需要掘出司法與權力、財富的隔離帶,給異位的司法安上“剎車”。只有充滿了陽光與正義的司法機制,才能徹底掃除“富二代”、“官二代”稱謂頭上的霧霾,既不讓他們“躺槍”,也讓普通階層心生焦慮。
【啟示與思考】
一次翻車事故,卻因為司機是當年“70碼”事件的主角胡斌而引來大量關注。本著對胡斌曾經(jīng)行為的念念不忘,很多網(wǎng)友便在網(wǎng)站留下揶揄辛辣的調侃,“現(xiàn)在過馬路的時候要悠著點了!”成了被熱頂?shù)脑~匯。
公眾渴望一種踏實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除了實打實的交通秩序井然、社會人的遵紀守法之外,還有對相關事件處理的透明公開。當初“70碼”成為網(wǎng)絡流行語背后,存在著百姓對于這起交通事故取證方式、事故鑒定的質疑。五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當年的情緒化解讀又被公眾在“胡斌翻車”上又重新歸位了一番。
現(xiàn)在人們又產(chǎn)生新的質疑,就是胡斌在獄中曾有減刑,以及重新申領了駕照。前者在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規(guī)范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的背景下更引得我們關注。在杜絕司法腐敗和暗箱操作的語境下,公眾應該有權知道胡斌當年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得減刑的。不然,這一小小的環(huán)節(jié)將承載起和它本身不成比例的巨大質疑。
在胡斌交通肇事罪被判3年,吊銷駕照2年之后,當事人又重新申領駕照,并駕車導致翻車事故。這里面有個需要科普的問題是,吊銷駕照是不是從胡斌坐牢之日開始算起,畢竟現(xiàn)在很多人的質疑是胡斌何以能如此快的拿到駕照。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任何質疑都能帶來民粹的涌動。相關部門的確該站出來答疑解惑。
輿論總會裹挾著大量的問題洶涌而來,而政府卻需要耐心地抽絲剝繭。胡斌翻車,這起普通的交通意外則是在考量公共部門應對的能力。在他翻車之后,酒駕已經(jīng)被證實是沒有,那在現(xiàn)場轉彎的時候,是否有超速之嫌?同時對道路、綠化帶的損壞是否有及時的賠償?關切無小事,我們可以插科打諢,但你們卻不能一笑了之。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