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問政”讓官員平時笑的場面不復存在。在問政現(xiàn)場,當看到暗訪視頻播出,有干部汗都流出來了。說明什么?說明有的干部平時工作沒做好,怕被查出事兒來。這樣的廣場問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針對他們而設置的,“廣場問政”讓他們的言行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們感覺到日子不再好混,所以會驚出一身冷汗。實際工作中,總有少數(shù)官員,平時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忙的內(nèi)容卻偏離了軌道,迷失了方向。這種官員平時忙的是私下里請客送禮、酒桌上觥籌交錯、與企業(yè)老板稱兄道弟、互惠互利,哪一件事做的時候不是滿臉堆笑?試想,如果這種官員切實用心履職、踐行承諾,全身心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之中去,為群眾疾苦操勞,他平時又怎么會笑得出來。要是真這么做,能夠讓他高興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廣場問政”的初衷就是讓官員切實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負責,讓干部拿出務實行動,積極將工作做好,平時少笑點,多絞盡腦汁為群眾辦實事。
“廣場問政”也讓官員現(xiàn)場哭的場面不復存在。據(jù)稱,商南縣疾控中心主任華中央的免職決定是“廣場問政”進行期間,商南縣委緊急召開常委會作出的,華中央當場落淚。對于這個決定,商南縣金絲峽鎮(zhèn)參會的基層村干部都說“好,好,這樣好”。相反,鎮(zhèn)上的干部則遠沒有這么興奮,甚至有人覺得這是不是太“無情”了。“廣場問政”,并不單單是讓官員心生害怕,戰(zhàn)戰(zhàn)兢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官員與群眾更加緊密聯(lián)系,當面回答群眾的問題,通過問政促使官員采取切實措施,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老百姓的提問往往很尖銳,這些尖銳的問題讓一些官員如坐針氈,如臨深淵。這無形中就給干部工作帶來壓力,反而有利于領導干部更好地改進工作。如此說來,“廣場問政”實則是在保護干部,不讓干部因為沒有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而在現(xiàn)場留下悔恨的淚水。
商南縣“廣場問政”起到了震懾作用,同樣也起到了很好的官民互動效果,讓官員把壓力轉(zhuǎn)化為轉(zhuǎn)變作風、改進工作的動力,對于增強干部公仆意識、促進干部健康成長、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作用,應該鼓勵這種嘗試更多更好的開展下去。
“廣場問政”是治療腐敗的一劑猛藥
“廣場問政”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從參與人數(shù)可見一斑。平日里老百姓經(jīng)常遇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與領導直接對話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訴求難以及時反映。而“廣場問政”為公眾監(jiān)督政務工作、表達自己訴求打開一扇窗,提供了一個參政議政的平臺。領導干部當場回答、承諾、道歉,甚至當場被免職,都是解決問題的效率最高的手段。“廣場問政”一場場搞下來,力度越高越大,表明這并不是走形式,而是真刀真槍、實實在在地為百姓解決問題。
“廣場問政”讓官員手心后背“直冒汗”。究其原因,有的是“考官”提問太凌厲、太辛辣所致;有的是面對群眾情緒緊張的表現(xiàn);有的是為曝光的問題感到慚愧內(nèi)疚的結(jié)果……在“廣場問政”的壓力之下,官員們真切地感受和意識到了自己和本部門、本單位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了避免以后再“冒汗”,必然會反思自己冒汗的原因,積極解決群眾所反映的問題。
商南縣委縣政府開展的“三找三看”活動以“找官僚主義、找效能低下、找責任缺失,看我擔當、看我作為、看我敬業(yè)”為主要內(nèi)容,公開承諾知識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解決當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這個活動與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得益彰,在做好規(guī)定動作的同時,創(chuàng)新自選動作,可謂成效顯著。
“廣場問政”有三個好處,第一是政府官員和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拆掉了‘隔離墻’;第二是面對面提問題,把問題曬在了陽光下;第三是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群眾滿不滿意、贊不贊成、答不答應。筆者認為,“廣場問政”創(chuàng)新了社會管理模式,但是還需避免形式大于內(nèi)容,只有真正建立常態(tài)化機制,對“廣場問政”制度進一步細化,相配套的監(jiān)督、獎罰等制度一并跟上,才能走得更遠,發(fā)揮好問政于民的作用,必定能有效解決聯(lián)系群眾、執(zhí)政為民“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治療腐敗的一劑猛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