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也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比如說農民,有的分到土地之后,他不一定想上前線去參軍或者是支前,他可能還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比如說當時流行這樣一段話,叫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就不想去參軍了,不想去打仗了。但是當時黨的群眾工作做得非常成功,馬上群眾工作跟上,大家為了保衛(wèi)這個勞動果實,他就主動去參加革命,參加戰(zhàn)爭,支前。
形成這一段的結論應該是這樣的,中國共產黨依靠群眾路線,帶領人民實現(xiàn)了百年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前赴后繼的理想,就是實現(xiàn)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實際上是人民的勝利。毛澤東在這個時期為中國共產黨確定的群眾路線也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共產黨根本的組織路線和政治路線。這是我給同志們介紹的群眾路線的形成。
二、群眾路線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堅持和發(fā)展
下面我們再簡略地介紹一下群眾路線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得到堅持及其發(fā)展,還有經驗教訓,把這些情況再給大家介紹一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之后,標志中國共產黨由一個奪取政權的黨變成了掌握全國政權的黨,有時候把它簡稱為由革命黨變成了執(zhí)政黨,10月1日是一個標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到全國執(zhí)政了,地位發(fā)生變化了,環(huán)境也發(fā)生變化了。中國共產黨可以說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這些人,他們是帶著趕考的心態(tài)到北京來進行全國執(zhí)政的。當然那個時候叫北平,實際上后來就是到北京了。
在到北京之前,毛澤東和周恩來他們兩個有一個對話,毛澤東說我們今天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都要考及格。毛澤東說如果不及格我們就失敗了,我們絕不學李自成,不當李自成。這樣毛澤東在這個期間反復地告誡全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一定要繼續(xù)貫徹,要保持艱苦奮斗、不驕不躁這樣的作風。新中國成立以后,無論是在理論上,在黨的建設上,在實踐采取的措施上,都一直強調要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要進一步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從理論這方面,應該說有這樣一些發(fā)展,首先毛澤東提出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毛澤東還強調過,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并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強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關于建立一定的制度,保證群眾路線的貫徹實施,提倡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領導方法,關于共產黨要接受監(jiān)督,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各種形式的脫離群眾的一些作風,而且這些官級思想是低級趣味的思想,這是當時他反復強調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