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xiàn)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fā)展,成為新時期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典范。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群眾路線”成為一個社會熱詞。50年前毛主席親自批示的“楓橋經驗”為我們指明了走好群眾路線的方向。筆者認為,基層學習“楓橋經驗”應從以下三方面抓實。
一是深入開展“四群”教育。按照“四個百分百”要求(100%農戶被聯(lián)系得到幫扶、100%干部直接聯(lián)戶、100%走訪慰問到戶、100%民情訴求得到受理),采取聯(lián)戶與包村并舉,干部與部門共抓的方式,大力推行“零距離”工作法。
二是建立民情民意雙向反饋機制。深入基層,深入田間地頭及時收集反映解決民情民意。對收集到的民情民意進行分析研究,能解決的及時解決,本級不能解決的要逐級上報,并將辦理情況及時反饋給群眾,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三是多舉措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搭建受理群眾訴求的服務平臺采取受理群眾手機短信、彩信訴求、設置民情意見箱、聘請群眾訴求聯(lián)絡員、建立群眾訴求工作聯(lián)系點、實行領導接待日接訪、紀委下訪和約訪、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反映群眾訴求和政務服務機構反映群眾訴求等多方式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