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宜按律,以儆效尤”,反腐倡廉須保持高壓態(tài)勢。清代李綠園《歧路燈》:“自宜按律究辦;以儆效尤。”要強化懲治機制、加大懲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反腐機制和社會氛圍。要加大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對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使行政權力的運作處于眾目睽睽之下,不讓腐敗分子“痛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而要讓腐敗分子“痛苦折磨一輩子”。把堅決懲治腐敗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嚴明的紀律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同吃、拿、卡、要、報等一切消極腐敗現(xiàn)象進行毫不留情的斗爭。嚴格按照十八大報告中要求的“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tài)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通過嚴懲使腐敗分子心生懼意,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甲申對”“窯洞對”“趕考對”,反腐倡廉須民主監(jiān)督。延安時期毛澤東贊賞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甲申對”;1945年與黃炎培的“窯洞對”,黃炎培問毛澤東:歷朝歷代都沒有能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中共諸君”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嗎?毛澤東回答:我們已經(jīng)找到新路,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兩次對談一個主題,即如何防治腐敗,保持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性、純潔性。300多年前的甲申年是非常典型的“周期率”。之所以李自成農(nóng)民軍亡得這樣快,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腐敗而喪失斗志。在黨中央由西柏坡到北京城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趕考”,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這就是“趕考對”。“甲申對”“窯洞對”“趕考對”三個“對談”至今對中國共產(chǎn)黨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啟示我們反腐倡廉要堅持“兩個務必”、民主監(jiān)督,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魔咒”。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反腐倡廉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豆茏印吩唬?ldquo;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鄧小平指出:“廉政建設,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能否有一套嚴格而又較為完善的法規(guī)法制體系,這是防治腐敗現(xiàn)象,在反腐敗斗爭中有無強制性對策的問題。反腐敗要標本兼治,法制是保證,應通過法制建設,鏟除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運用法制思維和法制方式反對腐敗,進一步推進各項與權力運行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用制度來保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建設,提高制度剛性約束的有效性。
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德以勸善,法以誅惡。反腐倡廉,徒法不能以自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紀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