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危地馬拉城位于危地馬拉南部的薩卡特佩克斯省阿瓜斯火山與富埃戈火山之間的肥沃谷地內(nèi),距首都危地馬拉西南40千米,曾是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中最大的都市之一,也是當時勢力范圍延及整個中美洲的危地馬拉王國執(zhí)政者和總督居住的地方。舊危地馬拉城在其鼎盛時期的人口達7萬,城市富庶,其藝人和工匠譽滿全美洲乃至西班牙。市內(nèi)著名的殖民時期建筑有總督府、大教堂、司法樓和大學。1979年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今天美麗的舊危地馬拉城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舊危地馬拉城的原址創(chuàng)建于16世紀早期。建在海拔1500米以上,處在地震帶內(nèi),它在1773年一場大地震中遭到了嚴重破壞,但它主要建筑的遺跡卻保留了下來。這座城池格局的靈感來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至少三個世紀之內(nèi)匯集了大批氣象莊嚴而風格華麗的建筑作品。
地震中不斷重生的危地馬拉
舊危地馬拉城是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卡克奇克爾印第安人舊都伊希姆切附近建立的,命名為圣地亞哥德洛斯卡瓦列羅斯(今安提瓜),建于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山谷,其位置靠近阿瓜和富埃戈(Fuego)火山頂峰。這個地區(qū)的中心受到地震的威脅。當時稱危地馬拉城。危地馬拉都督轄區(qū)建立后,為其首府,因?qū)以獾卣鹌茐?,城址多次更易?776年遷至拉埃爾米達,即危地馬拉城現(xiàn)址,改稱新危地馬拉。
地震中重生的舊危地馬拉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