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制度
1948年,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晉察冀、晉冀魯豫的地域已連成一片,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區(qū)合并,形成統(tǒng)一的華北解放區(qū),成立華北局和華北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的決定,董必武以華北聯(lián)合行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承擔了籌備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的任務。同年8月7日至19日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石家莊舉行。董必武致開幕詞說:“我們?nèi)A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宣布開幕了。它是一個臨時性的、也華北一個地區(qū)的,但是,它將成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前奏和雛形。”這次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華北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20日,華北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主席、副主席,董必武當選為主席。1949年1月北平解放,2月華北人民政府遷入北平。11月1日,隨著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華北人民政府的工作結束,中央人民政府的機構以華北人民政府的機構為基礎建立起來。
華北全區(qū)除綏遠外都是老解放區(qū)。到1951年,土匪已經(jīng)肅清,土地改革已經(jīng)完成,群眾已普遍地組織起來,華北絕大部分地區(qū)已有充分的條件、并且迫切需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或由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人民民主政權制度。但是,當時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實際情況不盡理想,尤其是縣級,華北全區(qū)331個縣、17個旗,只有25個縣、旗代行了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了人民政府,僅占縣、旗總數(shù)7.1%。許多地方雖然已召開過多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但存在著很多缺點。比如,將人民代表會議應有的職權和作用與普通干部會議相混淆,單純布置工作,對人民群眾和人民代表的提案和要求,采取不嚴肅負責的態(tài)度。
為了推進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中央決定召開一次華北地區(qū)的縣長會議,提高干部的思想認識,促進這個地區(qū)的政權建設,為全國樹立典型,推動全國政權建設工作。會議籌備的工作十分認真,成立了專門的籌備委員會,會前搜集各地有關政權建設的報告進行研究,派出四個視察組分赴各地視察,調(diào)一些專員、縣長到京匯報,要求各地組織干部學習人民民主建政的理論與政策,特別是學習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劉少奇《在北京市第三屆人民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各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通則,以及中央人民政府的有關法令和指示,通過報刊、通訊社開展宣傳工作,《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文章、新聞報道等60多篇。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籌備,華北第一次縣長會議于1951年9月19日至30日在位于北京護國寺街東口外德勝門大街的華北軍區(qū)司令部內(nèi)的禮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華北全區(qū)各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市長、專員(盟長)、縣長(旗長)466人,中央和華北級各機關、團體負責人228人,各大行政區(qū)負責人29人,共723人。會議的中心任務,是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人民民主專政,加強縣級人民代表會議的工作,使各縣在召開人民代表會議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迅速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在23日的會議上,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政治法律委員會主任董必武作了《論加強人民代表會議的工作》的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之所以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制度,一是只有它才能代表我們政治生活的全面,才能表示我們政治力量的源泉;二是它不是倚靠從前任何法律規(guī)定而產(chǎn)生的,而是由人民革命直接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一經(jīng)宣告成立,就可以相應地制定各種制度和法律,而其他任何制度則必須經(jīng)過它的批準,或由它授權的機關批準,才能生效。會議進行了小組討論和大會討論。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就是,全體與會人員進一步明確認識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制度。在這里,我們看到,在距劉少奇講話7個月后,董必武也把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定位為“國家的基本制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