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yōu)槟湴?/strong>
在我們心目中,爸爸媽媽是一對非常恩愛的革命伴侶。爸爸在世時,媽媽總是站在爸爸的角度考慮問題,事事為爸爸著想。現(xiàn)在,爸爸離開我們已經27年了,媽媽還一直堅守著當年的理想和信念,傳承著爸爸的精神和作風。
1955年,爸爸由于頭部受過3次重傷,怕影響工作,便萌生了回鄉(xiāng)務農的想法。起初,爸爸沒對媽媽說,生怕媽媽不同意。然而媽媽的回答卻是:“你走到哪里,我就跟你到哪里。”媽媽幫著爸爸前后寫了3次辭職報告,爸爸的請求才得到組織上的批準。媽媽跟著爸爸回到了蓮花老家,在鄉(xiāng)村教師崗位上一直干到離休。
爸爸媽媽從小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1973年,姐姐在吉安衛(wèi)校讀書的時候想當兵,爸爸說:“想當兵,我沒意見,只要各方面條件都符合要求就行。”還特意打電話給軍分區(qū)領導說:“平榮想當兵是件好事,但希望你們在體檢的時候嚴格把關,她的左眼有點近視,不一定合格。”姐姐聽了這話,當場就氣哭了,說:“你們不幫我就算了,就想不通為什么還幫倒忙!”媽媽非常理解爸爸,勸姐姐說:“孩子啊,當不了兵,也不要緊,當護士也挺好的。”
1974年,我在生產隊當婦女主任,由于勞動積極,肯吃苦,被大隊推薦上大學。當爸爸聽說村里有位家庭貧困的退伍兵也想去上大學后,當即就給縣里打電話,把我的名字換成了退伍兵的名字。我很傷心,就找媽媽哭訴。媽媽勸我說:“仁榮啊,他比你更需要這個機會。”
記得小時候,每年家里養(yǎng)10多頭豬,我們每天都有割豬草的任務,可到了年底,爸爸把豬全部賣給了公家,全家過年都沒有肉吃。那時候,爸爸把他的大部分工資和養(yǎng)豬種地掙的錢,都用來給集體修水庫、建橋梁、買化肥。媽媽也將她每月80元的工資,10元寄給山東外婆養(yǎng)老,10元留給自己在學校吃伙食,其余的都給爸爸統(tǒng)一支配。
爸爸離開我們后,媽媽依然和爸爸一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一次,我買了一件真絲衣服給她,我雖然騙她說才100多塊錢,但媽媽還是不高興,以后這件衣服也沒有見她穿過。后來一問,才知道她又送人了。平時我們買水果回家,如果聽到水果的價格超過3塊錢一斤,她就很生氣,說如果你爸爸還在的話,絕對不會吃這么貴的東西。
媽媽對自己和家里人很“摳門”,對困難群眾卻很“大方”,不是今天捐款給貧困學生,就是明天買書送給學校。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fā)生大地震,媽媽天天盯著電視看,聽到遇難人數(shù)已經上萬人了,她心如刀割。15號,媽媽就到民政局去捐錢捐物。后來,中組部號召在職共產黨員每人捐出一個月的工資,作為特殊黨費支持災區(qū),媽媽迫不及待地說:“我雖然不在職,但我一定要響應號召。國家有困難了,共產黨員要分擔責任,我一定要再捐!”媽媽趕到縣委組織部,恭恭敬敬地捐上了2300元的特殊黨費。
受爸爸媽媽的影響,我們兄弟姐妹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大妹妹公榮一直在家鄉(xiāng)基層崗位上,默默堅守了幾十年,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退休后,大妹妹也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經常幫助他人。
受媽媽影響的,不只是我們兄妹,還有我們的晚輩。我的侄女,早年下崗后,自己開了個小花店。事情的繁忙和生存的壓力,并沒有消磨她學習奶奶的熱情,她和我的外甥、外甥媳婦,都加入了龔全珍工作室,成為了志愿者。
現(xiàn)在,媽媽已經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但在我們兒女的心中,她依然是那個平凡的媽媽、樸素的媽媽。隨著對媽媽理解的加深,我們越來越感到,媽媽就是我們的人生教科書。讀著媽媽這本書,我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感受到奉獻的美好。我們一定把這本書好好珍藏著,一直讀下去!
(甘仁榮:龔全珍二女兒)
人生中,因為有了您
我和奶奶相識于1995年,那一年我8歲。因為爸爸小時候患有腦膜炎,留下后遺癥,無法照顧我們,家里的重擔都落在了身患殘疾的媽媽身上。后來,媽媽由縣民政局安排到針織廠上班,我也跟著媽媽來到縣城讀書。一放學,我就一個人坐在家里,一點也不快樂。一天,媽媽對我說:“艷艷,你放學后,媽媽要是沒下班,就到旁邊的幸福院去玩,那里有一個龔奶奶,是個大好人,照顧了好多和你一樣的孩子。”
我總也忘不了奶奶組建的幸福學習小組。小組里有10多個像我一樣的孩子,奶奶在幸福院里爭取了一間房子作為我們的活動室,里面擺滿了她用自己的錢買來的各種學習資料。為了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奶奶還常常組織大家開展講故事比賽、表演節(jié)目等活動,誰要是表現(xiàn)好,就獎給誰課外書、筆記本什么的。幸福學習小組里,我們跳呀、笑啊,常常忘了回家。
那年冬天,我的小手長起了凍瘡,手指腫得像一根根胡蘿卜,又疼又癢,筆都拿不住。一天,奶奶拉住我,輕輕地捧起我的小手,摸了又摸,幫我戴上了她親手編織的棕色小手套。當我戴著手套的小手慢慢暖和起來時,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復著:龔奶奶真好!奶奶,您就是我的親奶奶!
第二年,弟弟也來到縣城讀書,媽媽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糟糕的是,沒過多久,針織廠倒閉了,媽媽急的不得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奶奶來到家里,對媽媽說:“你不是會做裁縫嗎?要不自己開個裁縫店吧?”她一邊說著,一邊掏出500塊錢放在媽媽手里說:“你先拿這點錢去買臺縫紉機吧!”正是有了這雪中送炭的500塊錢,媽媽的小店開張了。
誰知道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時,一個天大的不幸突然降臨。2005年10月的一個晚上,我突然接到弟弟的電話:“姐,媽媽得了白血病,媽媽說這個病治不好,不去治了。”那一刻,我腦子里一片空白,眼淚奪眶而出。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奶奶又一次來到我們身邊。聽到媽媽說因為沒有錢打算放棄治療,奶奶難過得說不出話來,立即回家從銀行取出了當時她所有的存款,給媽媽治病。這還不算,從2005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80多歲的奶奶在醫(yī)院、鄉(xiāng)政府、縣殘聯(lián)、電視臺之間來來回回,發(fā)動社會各界為媽媽捐款。雖然最后媽媽還是離開了我們,我卻沒有倒下去。沒有了媽媽,我們還有奶奶,我不怕!
在蓮花,像我和媽媽這樣,被奶奶無私幫助過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在旁人眼里,奶奶做的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但就是這些看起來平凡的小事,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2011年的春天,下崗工人周春燕的丈夫得癌癥去世,留下了治病花費的20多萬元的巨額債務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周春燕覺得天都塌了,根本不想活下去。奶奶知道這件事后,到處打聽周春燕的住址,幾經周折找到了她,遞上5000塊錢,作為兩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奶奶輕輕地拉著周春燕的手說:“你還年輕,人生的路還長呢,兩個孩子又還小,一定要堅強,日子一定會一天天好起來的。有什么困難就和我說,我們一起想辦法!”在奶奶的鼓勵下,周春燕對生活有了信心,開始在縣城一家藥房打工來改變家里的狀況。
周春燕的女兒大學畢業(yè)后,志愿去了邊遠山區(qū)支教,成了一名山區(qū)小學教師。她在給奶奶的信中這樣寫道:“龔奶奶,是您讓我懂得了人生的意義,幫助他人,自己也會很快樂!我在山區(qū)小學工作很開心,因為我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幫助這群山里的孩子,就像您曾經幫助我一樣!謝謝您!”
而我,從認識奶奶的時候起,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要做一個像奶奶一樣的好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天,就暗暗地對自己說:“彭艷峰,要像奶奶一樣當好一名老師,教書育人、愛生如子。”
現(xiàn)在,我雖然被評為了萍鄉(xiāng)市優(yōu)秀教師,但和奶奶比起來,我還差得很遠,做得還很不夠。我會用心學、用心做,向奶奶看齊,把奶奶身上的人間大愛,不斷傳遞下去,傳遞給孩子們,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彭艷峰:江西萍鄉(xiāng)實驗學校教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