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人才是個“寶”
“中譯外”人才匱乏成為瓶頸
“好詩的標準,最重要的一條,應該是能夠撥動讀者的心弦。在浩瀚的心靈海洋中引不起一星半點共鳴的自我激動,恐怕不會有生命力。”2013年10月16日晚,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趙麗宏委員在塞爾維亞榮獲“第44屆斯梅德雷沃國際秋季詩歌節(jié)”金鑰匙獎。在頒獎儀式上,他這樣闡述自己對詩歌的看法。
在他看來,獲得這個獎項,需要特別感謝詩集的譯者,塞爾維亞詩人德拉甘·德拉戈耶維奇。
“中國的文化內容豐富,西方也很想了解中國,但語言是個障礙。所以說,翻譯人才是個‘寶’。特別是懂中文的外國翻譯家,要積極與他們開展合作,提供支持。”趙麗宏委員說。
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黃友義委員對此表示認同,“目前我國高素質的‘中譯外’人才嚴重匱乏,已經成為文化走出去的一個瓶頸。有必要通過孔子學院等海外教育機構,加大海外‘中譯外’人才的培養(yǎng)”。
同時,他建議通過設立專項獎學金、舉辦大獎賽等形式,鼓勵教育培訓機構把“中譯外”人才培養(yǎng)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并建立國家級翻譯作品評獎和人才表彰等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對外翻譯的行列,為世界各國讀者服務。
“我的詩只是中國詩歌長河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希望將來有更多的翻譯家把中國的詩歌翻譯介紹給世界。”在塞爾維亞的頒獎儀式上,趙麗宏委員表達著自己的期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