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無休可領17倍工資聽起來“很美”
算起來,春節(jié)無休可領17倍日均工資。加班費雖誘人,但能真正領到手嗎?曾有媒體調查顯示,2013年元旦、春節(jié)“兩節(jié)”期間,87%的加班網(wǎng)友沒有領到加班費。在此背景下,今年春節(jié)的加班費難道會“映日荷花別樣紅”?
雖然《勞動法》等法規(guī)早就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支付勞動者加班費。法規(guī)條款鐵板釘釘,可是許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yè)不支付加班費早已從“潛規(guī)則”變成“顯規(guī)則”。而不付加班費,實則是強迫員工超時勞動,不僅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剝奪,而且影響了勞動者的身心健康,讓超時勞動成了一種“職業(yè)殺手”。
問題是,一邊是許多企業(yè)強迫員工加班不付錢,一邊是鮮有勞動者舉報投訴。對此,有人總是責怪勞動者太軟弱,不敢舉報投訴。其實,勞動者不是不想去維權,而是擔心跟老板翻臉,甚至怕遭到老板“秋后算賬”。試想,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博弈的天秤上,用人單位在用工上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基本上沒有話語權。如果勞動者主動去維權,萬一惹怒了老板,加班費拿不到且不說,估計還會被“炒魷魚”。因而,“沒辦法,為了這份工作我還是加班了。”據(jù)智聯(lián)招聘網(wǎng)和新浪網(wǎng)的一項聯(lián)合調查顯示,由于怕丟飯碗,拿不到加班費的七成勞動者選擇了默默忍受。即使與用人單位“對簿公堂”,既費時費力,又會遇到“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難而無法勝訴的困局。在此背景下,有多少勞動者愿意冒著風險而拿起法律武器去維權呢?
加班不付加班費,對一個員工來說,事雖不大,卻折射出勞動者合法權利保護之艱。因為發(fā)加班費,不是用人單位的恩賜,而是用人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從《憲法》到《勞動法》,勞動者的權益白紙黑字,字字珠璣。用人單位不付加班費,不是勞動糾紛,而是違法行為,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小,踐踏了法律,讓法律制度成為“畫餅”而導致權力壓倒權利,才令人憂。
休息權與勞動權一樣,都是勞動者作為公民最起碼的權益。如果連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有何尊嚴可言?從這個角度上講,有關監(jiān)管部門理應擔責,加強監(jiān)管和問責,真正把加班費等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從“寫在紙上”落實到勞動者的手上,甜在勞動者的心里,讓勞動者體面工作,生活得更有尊嚴,別讓春節(jié)無休可領17倍日均工資聽起來“很美”,落實時成為“雞肋”。
春節(jié)“加班費”怎能不淪為“傳說”?
大過年的,誰也不愿意加班,這不是多給倆錢就能“踴躍報名”的。但是,社會運轉不能停擺,一些崗位還得有人值守,此時加班費就是一種補償與安慰。但從網(wǎng)友反饋來看,仍有不少人說加班費是傳說,私企老板才不管那一套——要么企業(yè)有自定義的標準,要么節(jié)后倒休了事。
加班這一臨時手段被“慣?;?rdquo;,休假權被強行侵犯,在許多民營企業(y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久而久之見怪不怪,甚至還被某些老板美其名曰“敬業(yè)”。究其原因,非公資本不斷擴大,“上級指導”效力減弱,就業(yè)買方市場,勞資天平悄然傾斜。進而,勞動“霸王條款”、欠薪與不繳保險金、忽視安全生產(chǎn)等問題頻現(xiàn),不給加班費只是勞動侵權中的毛毛雨。不少勞動者顧及職位與飯碗不得已“沉默是金”,一些老板卻越發(fā)得寸進尺。“此消彼長”之下,侵權與被侵權呈現(xiàn)馬太效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