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拿什么來破解水價改革的“階梯難題”呢?僅靠兩部委發(fā)布的指導意見恐怕難以破解。譬如,關于“一戶一表”改造,指導意見中指出:國家對戶表改造資金實行支持政策,各地列入全國城鎮(zhèn)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guī)劃的管網(wǎng)改造項目,可將戶表改造工作納入項目建設內(nèi)容;地方也要加大力度,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發(fā)行企業(yè)債券等多渠道籌集資金,限期完成“一戶一表”改造??瓷先ヒ呀?jīng)明確了“一戶一表”改造的資金來源,但是,并沒有明確地方財政究竟投入多少,如何進行多渠道籌集資金。
要想改變用水觀念陳舊,不僅要通過輿論引導,更需要各級政府或者政府主要官員扮演階梯水價的“推廣大使”,比如,在政府機關率先實施階梯水價,并公開實施的效果;或以政府主要官員家為推行階梯水價的范本。另外,還可以通過各種公益活動促進公眾改變陳舊的用水觀念。尤其是,要把原來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qū),作為推廣階梯水價的重點。
要想改變技術瓶頸,必須要明確“一戶一表”改造的資金由地方政府和供水企業(yè)來承擔,明確各自的責任和資金投入比例,不給居民增加負擔。甚至“一戶一表”改造時的相關采購標準、施工標準、監(jiān)督措施等,也要一一明確。只有如此,技術瓶頸才不能成為“瓶頸”。
而要想改變“借梯漲價”疑云,首先要完善價格聽證制度;其次要對水價成本進行徹底審計;第三,要對階梯水價改革效果建立評估機制,即確保“八成居民生活用水支出不增加”這一承諾落到實處。最重要的是,要理順水務管理的體制機制,把階梯水價納入到《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中,并把該辦法“升級”為條例或法律,讓水價改革從行政化推進真正走向制度化。
【啟示與思考】
從本意上來說,作為缺水國家,確實需要采取相應的節(jié)水措施。因為傳統(tǒng)的定價方式,既不科學也不公平,一邊是少用者沒有獲得鼓勵反倒是水價上漲的懲罰,一邊是多用者“搭了窮人的車”。在具體執(zhí)行層面,國內(nèi)許多城市均已成功推行了階梯水價,而在國外,階梯水價更行之已久,階梯水價從試點到全國,理應有一個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按理說,如此科學而合理的制度,何以未能獲得公眾的理解?其間的原因在于,一是懼于成本上升的恐懼,二是出于不公的擔憂,三是表達合理愿望的訴求。階梯電價的等級如何制定,各地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如果制定得過低,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保證最基本的需求,那么其支付成本就會上升,定得過高則又失去了實施階梯的初衷。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階梯水價是大勢所趨,對倡導節(jié)約用水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不過,如果我們將超出標準的部分水價看作是對浪費用水的一種“經(jīng)濟懲罰”,那么相應地,我們就應該對那些未超過標準的家庭,給予一定的“經(jīng)濟獎勵”,降低他們的水價。否則,極易讓公眾覺得階梯水價就是在“變相漲價”。
水,是每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實行階梯水價理應慎之又慎,要務求不背離政策初衷,不給居民增加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尤其不要給公眾留下這是打著階梯水價的旗幟“變相漲價”的不良印象。
水電氣作為生活必需品,其價格調(diào)整維系到民生,必須最大化考慮民生利益和民眾意愿,并尊重其參與權(quán)與監(jiān)督權(quán)。階梯水價全面化須關注民生,才能走得穩(wěn)也走得更好。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