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浮屠寺廟群位于印度尼西亞,大約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間,由當時統(tǒng)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tǒng)治者興建。后來因為火山爆發(fā),使這佛塔群下沉、并隱蓋于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并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1982年,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描述:這座著名的佛教圣殿,建于公元8世紀至9世紀,位于爪哇島中部。整個建筑分為三層?;俏鍌€同心方臺,呈角錐體;中間是三個環(huán)形平臺,呈圓錐體;頂端是佛塔。四周圍墻和欄桿飾以淺浮雕,總面積2500平方米。圍繞著環(huán)形平臺有72座透雕細工的印度塔,內(nèi)有佛龕,每個佛龕供奉一尊佛像。該遺址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援助下于20世紀70年代得以重建。
婆羅浮屠修筑于一座海拔265米的巖石山上
建造到遺棄再到重見光日
“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shù)姆鹚?rdquo;。婆羅浮屠寺廟群歷史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從建造到遺棄再到重見光日。
首先是建造,沒有文字記錄誰是婆羅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為何而建。通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人們估計佛塔建造于公元八和九世紀。婆羅浮屠可能于公元800年建成。建造過程估計歷時75年,于公元835年竣工,正值三佛齊大君Samaratunga當政。人們分不清當時爪哇的印度教和佛教統(tǒng)治者。夏連特拉王國被看作是佛陀的虔誠信徒,但在Sojomerto出土的石碑卻說明他們是印度教徒。
“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山頂?shù)姆鹚?rdquo;
其次是遺棄時期,婆羅浮屠曾經(jīng)在若干世紀中沉睡于層層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叢林之中。佛塔的遺棄依然是一個謎團。有一種假設認為爪哇人在公元15世紀轉變?yōu)橐了固m教徒時遺棄了這座廟宇。另一種理論認為公元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發(fā)引發(fā)饑荒,當?shù)鼐用裰坏帽尘x鄉(xiāng)。然而關于佛塔的輝煌傳說逐漸被對悲劇和災難的迷信取代。根據(jù)爪哇歷史傳說,佛塔導致公元1709年一位針對馬塔蘭國王的謀反者死亡。
重見光日時期,英荷爪哇戰(zhàn)爭之后,英國于1811至1816年統(tǒng)治爪哇。上尉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被任命為爪哇副總督,他對爪哇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萊佛士穿越爪哇島,記錄和當?shù)鼐用竦慕涣鳎⑶沂占ν酃哦?814年在巡視三寶壟的途中,他聽說在村莊附近叢林的深處沉睡著一座叫做婆羅浮屠的大佛塔,便派遣荷蘭工程師H. C. Cornellius前往勘察。Cornellius和他的兩百名屬下花了兩個月在叢林中開拓出一條通往婆羅浮屠的路。由于佛塔可能坍塌,他沒能全部發(fā)掘。Cornellius向萊佛士報告他的發(fā)現(xiàn),并附上婆羅浮屠的多幅畫。盡管萊佛士在《爪哇歷史》中只用聊聊數(shù)句提及此次發(fā)現(xiàn),人們依然將婆羅浮屠的重見天日歸功于萊佛士。
村莊附近叢林的深處沉睡著一座叫做婆羅浮屠的大佛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