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從“沉睡”到“擠提”,對于公眾而言,擁有太多太多的信息盲區(qū)。每一位想用住房公積金的市民都想得到這樣幾個問題的答案:住房公積金到底有沒有鬧“錢荒”?如果真存在“錢荒”現(xiàn)象,用于剛需買房的占多少比例?有沒有挪用住房公積金的現(xiàn)象和可能?具體來說,政府部門必須要回答清下面兩個問題。
一者,部分地方政府,是否將公積金挪作他用。地方政府挪用住房公積金,并非稀奇事。早在2009年,住建部、財政部等7部委就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這個意見的出臺為地方政府打開了將公積金挪作他用的一個通道。而事實上,此通道一旦打開,一些省市并不會只局限于保障性住房的修建上,還將公積金用于鐵路、公路等基建投資。那么,對于鬧“錢荒”的地方而言,是不是政府挪用了公積金,應該對公眾有個合理的解釋。
二者,樓市升溫,全國各大城市樓市成交量不斷攀升,這些現(xiàn)象到底對住房公積金的“錢荒”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多地房地產市場成量價齊升的狀態(tài)。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1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7%。北京上半年新房成交更是高達4.5萬套,創(chuàng)近4年同期新高。急劇膨脹的購房需求導致今年以來個人購房貸款快速增長。但實際上,眾所周知的是,“限購”盛行,房價高得離譜,想做房奴都難,不消說無資格買房,而有資格買房者也包括相當一大批是在利用商貸。因此,樓市升溫到底給公積金以多大影響,還需要一個明確的答復。
公積金的管理,關乎百姓福祉,關乎政府公信力。因此,有必要擔心的是,公積金“錢荒”別荒蕪了政府公信力。常識必須要重申,住房公積金,屬于市民的個人財產,每位市民對之擁有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利。任何人、任何部門包括政府部門,都沒有權力去挪用老百姓的個人財產用作其他。否則就是在違法。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眾多商業(yè)銀行,只是代管公民這份私人財產的一個服務性機構,它的作用不能僅僅限于辦理手續(xù),更主要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當好這個“管家”,必要的時候,還要對積金運行現(xiàn)狀做出負責任的說明。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