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央以整風的精神,解決問題的實效來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領導干部,在踐行群眾路線中要去“官氣”接“地氣”聚人氣提心氣。
放下架子
脫離群眾,盛氣凌人,不易接近,常常被群眾視為擺官架子。其主要源于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淡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疏遠了同人民群眾的感情。領導是平易近人還是擺官架子,關系到是否走群眾路線、是否有群眾觀念的問題,也關系到領導自身的形象甚至黨的形象。領導干部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老老實實地放下架子,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因此,領導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走到老百姓中間去,傾聽群眾的聲音,把群眾當朋友、當親人,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找準切入點,抓住著力點,以實際行動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沉下身子
現(xiàn)在一些干部身上官僚做派十足,高高在上,沉不下身子,削弱了領導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我們黨最大的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最大的危險是疏遠脫離群眾。因此,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只有保持和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真正沉下身子,到一線去,到基層去,走進群眾心間,情況在一線掌握,工作在一線指導,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與群眾同甘共苦,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想群眾之所需,辦群眾之所急,去“官氣”接“地氣”,才能聚人氣提心氣。
甩開膀子
什么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群眾不歡迎光說不做的領導干部,群眾發(fā)展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迫切,要求領導干部注重實干,求真務實,用實際行動來說話。因此,領導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甩開膀子,身體力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關心群眾,幫助群眾,抓規(guī)劃、謀發(fā)展、促增收。在思想上要尊重群眾,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虛假政績,“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注重引導群眾統(tǒng)一思想,走科學發(fā)展之路。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深入群眾調(diào)研,多走訪、多慰問,多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所需所盼,了解群眾最真實的想法,把基層當自己的家,把群眾當親人,團結群眾、愛護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抱成一團,建立起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在工作上要依靠群眾,找準方向,想到辦法、提出思路,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把群眾團結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集智慧聚力量,形成推動發(fā)展的合力。
扎下根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黨的根基在人民群眾、血脈在人民群眾、力量在人民群眾,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群眾。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建設時期,我們黨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而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形勢任務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黨的根本宗旨都須臾不能忘記。黨的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群眾、植根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因此,領導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就必須在人民群眾中扎下根子,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就必須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需要、最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生活問題;就必須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
做出樣子
身教重于言教,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群眾中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搞建設促發(fā)展,只要凡事都能率先垂范、做出樣子,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困難,廣大群眾都能坦然面對,想盡辦法克服,并主動替領導干部解難分憂。如果只會高談闊論唱高調(diào),不會躬身帶頭做示范;只會指手畫腳當指揮,不會深入實際帶頭干;只會著急上火干瞪眼,不會開動腦筋解難題,很難做出樣子。因此,領導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重在“做”,只有在要求別人的同時,自己帶頭干好,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行動中,身體力行,示范引領,始終與群眾心貼心,就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愛戴。
(作者單位:黔西縣委組織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