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上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讓人驚嘆。
但有一個現(xiàn)象卻很奇怪,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他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仍然一刻不停地尋找草根,并一定要將草根咬斷,運回自己的洞穴,這樣他們似乎才,才會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嗷嗷叫個不停。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和過慮。經(jīng)過研究證明,這一現(xiàn)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是沙鼠出于一種本能的擔心。老實說,擔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實際需求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事。沙鼠的勞動常常是多余的,毫無意義的。
一只沙鼠在旱季里需要吃掉兩公斤草根,而沙鼠一般都要運回十公斤草根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后都腐爛掉了,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清理出洞。
曾有不少醫(yī)學界的人士想用沙鼠來代替小白鼠做醫(yī)學實驗。因為沙鼠的個頭很大,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藥物的特性。但所有的醫(yī)生在實踐中都覺得沙鼠并不好用。其問題在于沙鼠一到籠子里,就表現(xiàn)出一種不適的反應(yīng)。它們到處在找草根,連落到籠子外邊的草根他們也要想法叼進來。盡管它們在這里根本不缺草根和任何吃食,但他們還是習慣性地不能踏實。
盡管可以用“豐衣足食”來形容他們的生活,但他們還是一個個地很快就死去了。醫(yī)生發(fā)現(xiàn),這些沙鼠是因為沒有囤積到足夠多的草根的緣故。這是他們頭腦中的一種潛意識決定的,并沒有任何實際的威脅存在。確切地說,他們是因為極度的焦慮而死亡,是一種來自自我的心理威脅。
這就很像是我們現(xiàn)代人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讓人們深感不安的事情,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謂的“明天”和“后天”,是那些還沒有到來,或者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