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寶貝”嬌嬌(李敏)是維系毛澤東和賀子珍情感的唯一紐帶
賀子珍是在天津收到已經(jīng)從西柏坡搬到北平香山雙清別墅居住的毛澤東的這封回信的。此前,她本是和女兒嬌嬌、毛岸青、賀怡一起進京的。但就在行至山海關(guān)時,賀子珍被擋在北平的門檻外面,只能在天津守望。此后,賀子珍被安排在上海休養(yǎng)。1953年毛澤東約見賀敏學時,曾提出讓賀子珍再婚。賀敏學深知妹妹的性格,他告訴毛澤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年后的1954年9月,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召開,毛澤東在開幕式上講話的錄音通過電波反復播放,傳遍大江南北。已經(jīng)17年沒有聽到毛澤東聲音的賀子珍,在收音機里偶然聽到了她朝思暮想的“老毛”那熟悉的湖南口音,她竟然一下子僵坐在椅子上暈了過去,直到第二天才被人發(fā)現(xiàn)。而開了一夜的收音機,已經(jīng)燒壞了。
得知賀子珍病倒的消息后,60歲的毛澤東在女兒李敏面前第一次流下了淚水。花甲垂淚,只因經(jīng)歷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為了革命失去了妻子、弟弟、妹妹、兒子、女兒多達十幾位親人的毛澤東,托女兒給賀子珍帶去了一封信,勸她要聽醫(yī)生的,看病吃藥,不要抽那么多的煙。毛澤東的來信勝過任何良藥,癡情的賀子珍病情很快恢復。在北京學習、工作的女兒李敏就這樣成了母親與父親之間的信使,來往于北京與上海之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委托女兒給賀子珍捎來了一塊白手帕。這塊已經(jīng)泛黃發(fā)舊的白手帕,是毛澤東一直用著的。而對女兒每次的上海探母之行,毛澤東都要為李敏親自打點行裝,備好各種北京的土特產(chǎn)品。同樣,李敏每次回京,賀子珍總會讓女兒大包小包地帶上“老毛”當年愛吃的在北方又不易買到的時鮮蔬菜。據(jù)李敏回憶,有一次,母親賀子珍還特別請她給父親帶去一個耳挖勺。因為賀子珍知道毛澤東是個“油耳朵”,喜歡掏耳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小小的一塊白手帕和小小的一只耳挖勺,它們所承載的該是如何用語言也無力形容的愛情!
女大當嫁。被毛澤東視作“洋寶貝”的女兒的婚事牽動著身在北京的毛澤東和在上海的賀子珍。1958年,當女兒領著自己的男友走進中南海的豐澤園時,毛澤東不動聲色地端詳了一下這個名叫孔令華的英俊小伙兒,父女只是相視一笑。對這個未來的女婿,毛澤東同意了。但毛澤東沒有忘記這個“洋寶貝”女兒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他主動跟李敏說:“你們的事,是個大事。我同意了,還要征得你媽媽的同意。如果你媽媽沒有意見,你就跟小孔去見他的父母。俗話說:丑媳婦也要見公婆哩!我的嬌娃不丑,更要見公婆。”而此時已經(jīng)搬到南昌休養(yǎng)的賀子珍同樣告訴女兒:“你爸爸同意的,我就同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