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群眾觀點。”劉少奇同志在《論黨》中對群眾觀點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就集邊疆、民族、山區(qū)、貧困于一身的云南而言,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正確的群眾觀點,是云南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出發(fā)點。
順應群眾的需要,積極平反冤假錯案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實現(xiàn)全面撥亂反正,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依靠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平反冤假錯案作為撥亂反正的一項重要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
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內亂,受“左”的錯誤的危害,人為地在云南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眾多黨員領導干部、人民群眾被錯劃、被誣陷,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云南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始于1975年傳達貫徹經中央批準的省委26號文件,著重處理“劃線站隊”等一系列問題,但受到“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影響,工作被迫停頓。1977年粉碎“四人幫”以后,省委下發(fā)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抽調領導干部設立辦公室重啟平反冤家錯案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進一步推動了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開展。1978年冬至1979上半年,以“三家村云南分店”等16個重大歷史遺留問題為代表的一批冤假錯案得以復查乃至平反。從1979年1月起,省委著手就涉及人員眾多、群眾反映強烈的云南地下黨和邊縱的歷史問題進行復查。截至1992年,全省共復查地下黨、“邊縱”人員的歷史遺留問題29000多人次,妥善地處理好善后事宜。
冤假錯案的平反,順應了人民群眾對于改正由于“左”的思想造成的各類錯誤,團結了人民群眾,融洽了干群關系,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