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蘇共的衰敗及其垮臺是值得深思的一個重大課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蘇共如此悲慘的境地呢?總的說是幾十年來不斷積累、潛伏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惡性發(fā)展和總爆發(fā)的結果,是各種因素“合力”的結果。在這些因素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蘇共沒有跨越腐敗的陷阱,特別是黨內形成了一個權貴階層,導致蘇共自己割斷了與廣大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關系,淡漠和疏遠了與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在人民群眾的不滿、失望、冷漠和抗議的邏輯鏈條中,最終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本文試從這個視角管窺一下蘇共垮臺的原因及其教訓。
一
蘇共黨內存在一個權貴階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驗證:
第一,1991年8月25日之后,蘇共迅速土崩瓦解,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政權交替之“順利”出乎人的意料。在“八一九”事件中,很少有群眾支持蘇共,相反卻有不少人站到“民主派”一邊去了。解散蘇共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人民群眾沒有起來保衛(wèi)共產黨,黨的各級組織也沒有抵制,甚至中央委員會僅僅要求召開最后一次會議“宣布解散”也未獲批準。后來,重新成立的共產黨組織也聲稱“并不想使前共產黨復活”,因為它已經“名譽掃地”。實際上,1989年前后,蘇聯(lián)國內曾經作過一個“蘇聯(lián)共產黨究竟代表誰”的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只占7%,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體黨員的只占11%,而認為代表官僚、干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達85%。[1](p8)
第二,蘇聯(lián)劇變后的進程證明,最大的贏家不是黑市倒爺,甚至也不是持不同政見者,而是過去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成員,他們搖身一變成了今天俄羅斯的新顯貴。美國一個專門研究俄羅斯問題小組的負責人弗蘭克·奇福德說:“蘇聯(lián)共產黨是惟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梢哉f,搞垮蘇共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反共分子,而是蘇共黨內的腐敗分子。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wèi)·科茲的話說就是:“在80年代末辯論蘇聯(lián)發(fā)展的方向時,由10萬人組成的‘精英集團’開始作出選擇性的思考:如果改革達到民主化,就會減少特權和權力;如果回到改革前的社會主義,雖有相對的特權和地位,但特權又受到原有的社會主義機制的限制,也不能積累過多的財富,更不能把特權和財富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2]因此精英們認為資本主義能夠為他們提供最大的機會,不但管理,而且擁有財富、傳給子孫。”因此,蘇共的垮臺,在很大程度上是蘇聯(lián)既得利益集團的“自我政變”,是為了使他們長期以來通過不合法、不正當手段占有的社會財富和各種權益合法化,正如俄羅斯《自由思想》1997年第8期刊載的《俄羅斯的新階級》一文所說:“私有化沒有使國有財產落到最有權利獲得財產的人手中,也沒有落到有能力利用這些財產造福于社會的人手中,而是落到了早就準備竊取這些財產的人手中。”私有化實際上是“早就準備竊取這些財產”的前蘇聯(lián)官僚階層玩弄的順水推舟的把戲而已。[3]
第三,盡管西方的“和平演變”對蘇聯(lián)解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內因決定外因,否則就會陷入“外因決定論”。正如美國學者大衛(wèi)·科茲所言:無法想象,“中央情報局連在美國大門口的菲德爾·卡斯特羅都消滅不了,竟有能力策劃把蘇聯(lián)這樣的超級大國搞垮”,“外部壓力始終是事態(tài)進程中的一個因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內因”,“真正原因來自蘇共內部,我這里指的是大約十萬人左右的占據(jù)著黨政機關重要領導崗位的精英集團”,這個精英集團“絕大部分成員傾向于資本主義”。[2]正所謂:物先自腐,而后蟲生;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